封面新聞記者 曹菲
3月27日,G85、G76重慶(川渝界)至成都高速公路擴容工程專案(以下簡稱“成渝高速擴容專案”)內江段馬鞍山樞紐施工現場路基工程破土動工,標誌著成渝高速擴容專案內江段全面開工。該項目預計2028年年底建成通車,屆時“西南第一路”將全面擴容升級,實現雙向八車道、時速120公里暢跑,成渝“雙核”交通通行能力將大幅提升。
成渝高速擴容項目龍泉山隧道效果圖。 蜀道集團供圖
全新之路
內江段94公里開工 其中近9成為新建路線
成渝高速擴容專案起於內江市桑家坡(川渝界),接正改擴建的G85銀昆高速公路重慶段,經內江市、資陽市、成都市,止於龍泉驛區高洞,接在建的成都東西城市軸線城市道路,主線主要為雙向八車道,設計時速120公里,全長179.078公里。
其中,內江段全長約94公里,途經隆昌市、東興區、高新區和資中縣。在這94公里路線中,僅11公里為原路擴建,其餘均為新建路段。
事實上,如果把視野擴大到成渝高速擴容專案全線,僅46公里為原路擴建,新建路線133公里,佔比超過7成。
成渝高速擴容專案內江段馬鞍山互通施工現場。 蜀道集團供圖
為什麼不原路擴建呢?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成渝擴容項目設計代表鄔旭偉介紹,要將技術標準相對較低的成渝高速改擴建為雙向八車道、時速120公里,前後技術標準差異太大,比起重新建設更為困難。此外,原來橋樑、涵洞的性能、承載力較差,已經無法滿足擴改建的要求。
另一方面,新建路線也是為了讓高速公路覆蓋沿線更多區域。以去年12月開工的資陽段為例,新線走沱江以北,填補了沱江以北無高速公路的空白,解決了資陽市9個鄉鎮不通高速的問題。
綠色之路
保護耕地資源 全線剝離堆放表土245萬方
27日下午3點過,記者在馬鞍山樞紐施工現場看到,這裡有1萬立方米的表土堆放區,表土類型為“稻田-紫色土-耕作層”。
表土堆放區。 曹菲 攝
為什麼要將表土剝離後集中堆放呢?蜀道集團成內渝公司安全環保部部長曾令一介紹,成渝擴容項目沿線耕地存量極為豐富,經過調查,全線的表土資源有245萬方。為了充分保護和利用表土資源,建設者在施工前把肥沃的耕植土進行科學剝離、堆存,做好水土保持措施,避免表土在施工過程中被掩埋、破壞;後續再將這些表土反哺農田,助力高標準農田的打造。
此外,“安全環保、綠色低碳”的理念貫穿成渝高速擴容項目建設全過程。在馬鞍山樞紐互通所在的成渝高速擴容專案ZCB5-TJ6分部綜合場站,安裝了光伏發電板、電力增程式儲能系統。白天利用太陽能轉化電能用於設施設備運轉,規避白天電價高峰期;夜間在電價處於“谷”期時進行儲能箱充電,為後面電價高峰做能源輸出儲備。此模式預計將在該專案的整個生產週期節能減排二氧化碳65噸。
暢通之路
日均通行10萬輛次 預計2028年年底通車
成渝高速是中國西南地區首條高速公路,也被譽為“西南第一路”,然而,受限於歷史原因,成渝高速採用的技術標準偏低。目前,該通道日均車流量達8萬輛次,公休日擁堵頻發,原路段設計已難以滿足發展需要。
成渝高速擴容項目作為成渝地區又一條雙向八車道高速大通道,建成後將進一步暢通經濟動脈,串聯成都、資陽、內江三大城市,將成渝主通道通行能力提升至日均10萬輛次,破解長期擁堵瓶頸,促進產業資源高效流動。
目前,成渝高速擴容項目資陽段、內江段已經全面開工,成都段土地審批流程正在加速推進,項目預計將在2028年年底建成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