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界近期傳來了一項新穎而頗具挑戰性的研究動態,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學家Christoper Chyba領導的研究團隊聲稱,他們已成功研發出一種設備,能夠利用地球自轉的能量來發電。這一創新嘗試,儘管仍處於實驗階段,卻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Chyba團隊的研究成果被發表在了《Physical Review Research》期刊上。據論文描述,該設備採用了弱錳鋅鐵氧體作為導體,並配備了相應的電極。研究團隊巧妙地將設備以特定角度(57度)擺放,以確保其垂直於地球自轉方向和磁場。經過實驗,他們驚喜地發現,該設備成功產生了17微伏(µV)的電能。
然而,這一實驗結果並未立即得到科學界的廣泛認可。刊登在《自然》期刊上的另一篇論文就對此表示了審慎的態度,認為這一發現雖然引人好奇,但所產生的電能極為微小,難以排除其他效應干擾的可能性。事實上,這一微弱的電能大約僅相當於單一神經元放電所釋放電壓的一小部分。
來自威斯康星大學歐克雷爾分校的名譽物理學家Paul Thomas也表達了他的疑慮。他認為,利用地球自轉發電的想法本身就顯得有些反直覺,這一爭論實際上自法拉第時代就已存在。退休物理學家Rinke Wijngaarden在他的實驗中並未觀察到類似效應,因此他對Chyba團隊的理論持懷疑態度。
從理論上講,讓發電機穿過地球磁場確實可以產生電流,但地球磁場本身是靜止的。這可能會引發電子的重新排列,從而產生一股反作用力,抵消發電效應。針對這一潛在問題,Chyba團隊聲稱他們已經找到了一種特殊材料,能夠有效防止電子重新排列,從而保持設備內部的靜電力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