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的汽車市場中,關於智能駕駛、增程式電動車以及燃油車未來的討論不絕於耳。一些觀點認為智能駕駛技術已經成熟,全民智能駕駛時代即將到來;也有人認為增程式電動車只是過渡產品,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屬於純電動車;更有聲音指出,燃油車即將被淘汰,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然而,當深入探究智能駕駛技術的現狀時,我們不難發現,目前的智能駕駛技術還遠未達到可以完全依賴的程度。任何一家車企都不敢聲稱自己的智慧駕駛系統能夠實現端到端的自動駕駛,尤其是在複雜的道路環境中。遇到突發情況,智慧駕駛系統往往會退出,與人工駕駛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即便是處於行業領先地位的ADS 3.0系統,也無法在所有路段實現自動駕駛。即將搭載4D毫米波雷達和固態雷射雷達的問界M9,在狹窄路段能否自動駕駛,目前仍是個未知數。
關於增程式電動車是否為過渡產品的爭議,也持續不斷。一些純電動車的支援者認為增程式技術是過時的,但這一觀點似乎站不住腳。如果增程式技術是過時的,那麼燃油車是否也應被視為過時?電動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年前,雖然電池技術有所升級,但這並不意味著增程式電動車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增程式電動車結合了電動車和燃油車的優點,既解決了里程焦慮問題,又提供了電動車般的駕駛體驗。當然,增程式電動車也有其劣勢,如純電續航里程相對較短、增程器噪音等,但這些並不影響其在特定場景下的應用。
至於燃油車是否會被淘汰的問題,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從當前市場的保有量來看,燃油車仍然佔據主導地位。儘管受到國產新能源汽車的衝擊,一些燃油車型出現了降價銷售的情況,但這並不意味著燃油車即將退出歷史舞臺。在海外新能源汽車滲透速度並不快的背景下,燃油車作為成熟穩定的交通工具,仍將擁有廣泛的受眾群體。燃油車在高溫、極端天氣下的表現也優於部分新能源汽車,安全性仍是消費者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
燃油車市場的多樣性也是其得以持續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品牌、不同車型為消費者提供了豐富的選擇空間。例如,喜歡寶馬的消費者可能更傾向於選擇寶馬的燃油車,而喜歡保時捷的消費者則可能更傾向於選擇保時捷的燃油車。這些品牌的新能源車型雖然也有市場,但燃油車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依然難以撼動。
無論是智慧駕駛技術、增程式電動車還是燃油車,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在未來的汽車市場中,各種技術路線和車型將共同推動汽車行業的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