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智慧化浪潮的席捲之下,激光雷達如同一顆璀璨的星辰,以其獨特的地位和價值,引領著智能駕駛技術邁向新的高度。作為汽車的“眼睛”,激光雷達賦予了車輛前所未有的感知能力,成為實現高級智能駕駛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
激光雷達通過發射鐳射束並接收反射信號,能夠精確測量周圍物體的三維位置資訊,構建出高精度的環境地圖。這一技術不僅讓車輛能夠“看見”前方的道路,更能全方位、立體化地感知周圍環境,無論是白天黑夜,還是惡劣天氣,都能保持穩定的工作狀態,這是傳統視覺感測器難以比擬的。
在實際應用中,激光雷達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從最初的輔助駕駛到如今備受關注的高階智能駕駛,激光雷達的身影無處不在。特別是在實現城市NOA功能時,激光雷達幾乎成為了標配。面對城市複雜多變的路況,鐳射雷達能夠精準識別各種障礙物,提前發現潛在危險,為車輛的決策和控制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援,從而大大提升了智能駕駛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回顧雷射雷達的發展歷程,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早期的雷射雷達主要應用於軍事和工業領域,在地形測繪、目標探測與跟蹤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隨著汽車智慧化時代的到來,激光雷達在汽車領域的應用也逐漸嶄露頭角。
21世紀初,美國企業Velodyne率先將雷射雷達搭載在無人駕駛汽車上,這一舉措吸引了眾多企業和科研人員的關注,為雷射雷達在汽車領域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此後,谷歌、百度等科技巨頭紛紛投入資源,開始研究智能駕駛技術,鐳射雷達逐漸成為了其中的核心感測器。
然而,在早期的研究中,激光雷達面臨著技術不成熟、成本高昂、可靠性不足等挑戰。但經過數年的努力,鐳射雷達產業取得了顯著的進步。技術層面,激光雷達的測距精度、解析度和掃描速度等關鍵性能指標不斷提高,新型鐳射光源和探測器的出現,以及掃描技術的創新,都大大提升了雷射雷達的性能。
在應用拓展層面,國外雷射雷達企業憑藉獨特的技術優勢,在全球市場佔據先機。然而,隨著中國企業的加入,激光雷達市場的格局迅速發生了變化。經過激烈的競爭,目前國內雷射雷達市場主要由速騰聚創、華為技術、禾賽科技及圖達通等國內廠商主導。
政策的支持和國內龐大的市場需求,為雷射雷達的本土化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據統計,2024年國內乘用車市場前裝標配NOA功能的車型累計達167.8萬輛,其中城市NOA滲透率為1.52%。而雷射雷達正是實現NOA的核心感測器,尤其是對於城市NOA而言,激光雷達幾乎成為了“標配”。部分車型甚至搭載了多顆鐳射雷達,如阿維塔11、極狐阿爾法S等。
隨著智能駕駛技術的普及和成本的降低,激光雷達的搭載門檻也在迅速下探。2024年,國內標配搭載鐳射雷達的車型售價主要分佈於25-35萬元之間,而15-20萬元的價位區間內也開始出現搭載雷射雷達的車型。進入2025年,這一趨勢更加明顯,廣汽豐田推出的新車鉑智3X,指導價僅為14.98萬元的版本就搭載了雷射雷達,這是合資車型中首次將雷射雷達高階智駕的價格“打入”14萬級。
國內雷射雷達市場的另一大特點是高度集中。速騰聚創、華為技術、禾賽科技和圖達通四家頭部企業幾乎瓜分了所有的市場份額。其中,速騰聚創以514,995顆的裝機量位居榜首,佔據了33.5%的市場份額。華為技術緊隨其後,憑藉420,538顆的裝機量拿下了27.4%的市場份額。禾賽科技則以392,571顆的裝機量位列第三,佔據了25.6%的市場份額。
速騰聚創作為雷射雷達市場的龍頭企業,其裝機量在2024年實現了翻倍增長。問界、極氪、小鵬等眾多國內外汽車品牌都是其客戶。今年2月21日,速騰聚創正式迎來第100萬顆雷射雷達下線並交付,成為全球首家達成百萬顆高線數鐳射雷達下線的企業。
華為的崛起則得益於其強大的智慧汽車合作生態。鴻蒙智行旗下的多款車型所搭載的雷射雷達均由華為自供。其中,問界系列的兩款車型2024年的雷射雷達搭載量就超過了23萬顆。阿維塔、方程豹豹8等車型也是華為鐳射雷達的重要客戶。
禾賽科技雖然在國內裝機量排名有所下滑,但整體增長勢頭依舊強勁。理想、小米、零跑等都是禾賽的客戶。其中,理想汽車是禾賽現階段最核心的整車客戶,2024年全年合計配套了23.8萬顆禾賽的雷射雷達。小米汽車也是禾賽的大客戶之一。
與其他三家頭部企業在終端市場上的“遍地開花”不同,圖達通則深度綁定蔚來汽車。目前,蔚來汽車旗下車型基本都採用了圖達通的雷射雷達。然而,這種深度綁定的策略也帶來了潛在風險,圖達通目前正在積極拓展與其他整車廠的合作機會。
隨著智能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車載雷達的需求量呈現出幾何式增長。再疊加雷射雷達成本的持續下探,國內市場上全民智駕的“東風”已經越吹越旺。鐳射雷達行業正迎來屬於它的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