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車OBD檢測真相:謠言止於智者,保養才是硬道理
更新于:2025-03-27 21:48:27

近期,關於車輛年檢的話題在社交媒體上掀起了一場風波,眾多車主紛紛向筆者諮詢相關問題,微信幾乎被消息淹沒。

作為一名自2003年起便涉足車輛檢測領域的“老兵”,今天我將為大家詳細剖析這一熱門話題。

提及OBD(車載診斷系統),不少車主覺得它高端且複雜。其實,它就是一個簡單的車輛自檢系統,可以比作車輛中的“健康監測儀”,當車輛出現故障時,它會及時發出警報。

回想起2008年,當我初次接觸OBD時,它還是一種稀有設備。但憑藉多年的從業經驗,我斷定它未來必將普及。如今,這一預言已成現實,大多數2011年後的汽油車都已標配OBD。

關於“三次檢測不通過即強制報廢”的傳言,我深感荒謬。這無異於說:“感冒三次量體溫不退就得安樂死。”事實並非如此,車輛檢測不合格,只需去修理,修理后再檢測,合格即可。

在我多年的從業經歷中,從未見過因OBD問題而被報廢的車輛。反而,我目睹了不少車主被誤導,更換了大量原本無需更換的零件,這實在令人痛心。

前幾日,我遇到了一位開2015年款寶馬的車主。他因貪圖便宜,更換了一個非原廠的三元催化器,結果導致OBD頻繁報警。原廠配件要價一萬多,這讓他十分苦惱。我告訴他,這就是典型的“貪小便宜吃大虧”,非原廠配件的性能不達標,車輛電腦自然會報警。

還有車主向我諮詢:“老車是否需要強制安裝OBD系統?”這讓我想起了幾年前,我幫朋友改裝他那輛1992年的老賓士。我告訴他,2011年7月前的老車無需檢測OBD,只需進行尾氣檢測即可。

說到車輛年檢的變化,從去年10月起,10年內的非營運小車檢測次數從3次減少到了2次。這才是真正的政策變化,卻被某些自媒體誇大其詞,誤導公眾。

對於那些散布謠言、製造恐慌的自媒體,我深感不滿。與其製造恐慌,不如多向車主傳授一些車輛保養知識。例如,定期更換機油、及時檢查感測器等,這才是保持車輛健康的正確方法。

至於“車輛檢測不通過即報廢”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車輛只有在行駛里程超過60萬公里,或經過反覆修理仍不達標的情況下,才會被強制報廢。

在我30年的修車生涯中,遇到過最可笑的一件事是,有位老爺子聽信了自媒體的謠言,當他的車輛OBD報警時,他立刻前往4S店,花費一萬多更換了氧感測器。然而,診斷報告卻顯示,問題僅僅是因為油箱蓋沒有擰緊,導致系統檢測到燃油蒸發洩漏。老爺子得知真相後,氣得差點砸了4S店門口的盆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