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養老型機器人正式“上桌” 開啟智慧養老新時代
更新于:2025-03-27 12:43:33

在全球老齡化浪潮洶湧的當下,養老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養老機器人產業順勢崛起,正逐步在市場中嶄露頭角,為解決養老難題提供了全新的智能化路徑。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機器人養老” 話題熱度飆升。全國政協委員張雲泉提議,將養老機器人發展納入全新戰略規劃,大力推動社區及家庭養老機器人的行動計劃。全國人大代表劉慶峰也指出,未來 3 到 5 年,養老機器人有望走進尋常百姓家,成為老年人生活的得力助手。這一信號無疑為養老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2 月 27 日,央視新聞傳來重磅消息: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正式發佈了由我國主導制定的養老機器人國際標準(IEC 63310《互聯家庭環境下使用的主動輔助生活機器人性能準則》)。該標準緊密圍繞老年人的生理與行為特性,針對其在互聯家居環境下的日常生活、健康護理等需求,為養老機器人的設計、生產、測試及認證設定了統一規範。這不僅是我國在養老機器人領域技術實力的彰顯,更為全球養老機器人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技術革新:養老機器人的核心驅動力

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 2050 年,全球60歲以上人口將激增至 21 億,80 歲以上老年人將達 4.26 億。面對如此龐大的老年群體,老年人身體機能衰退帶來的生活不便日益凸顯。技術革新成為養老機器人發展的關鍵。

近期,在泰山、恩施大峽谷等景區亮相的一款登山外骨骼機器人引發廣泛關注。它自重僅 1.8kg,續航 3 至 5 小時,售價親民。這款機器人基於人體工程學設計,搭載多模態感知系統,能精準識別用戶的多種運動狀態,自動提供助力,最高可減少 30% 的耗氧量。在養老場景中,它能幫助行動不便或半失能老人重拾行走能力,融入社會。

養老機器人國際標準對健康監測、通信支援、活動輔助等方面提出了嚴格技術要求,這促使企業不斷創新升級。例如,醫療監測技術的進步,讓養老機器人能實時監測老人的心率、血壓等健康指標;智慧語音交互技術的優化,使老人與機器人的溝通更加順暢自然。這些技術的突破,不僅提升了養老機器人的服務品質,還為工業、醫療、教育等其他領域的機器人應用提供了技術借鑒。

多元應用:養老機器人走進生活

目前,機器人在養老領域的應用已呈現出多元化的繁榮景象。在廣東深圳的養老院中,洗浴、輔助行走等智慧機器人的配備,極大地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起居條件;重慶的穿戴式外骨骼機器人助力肢體功能障礙老人進行康復訓練,幫助他們重獲生活信心;北京的長者陪伴機器人集日程提醒、陪聊解悶、查菜譜、緊急呼叫等功能於一身,成為老年人貼心的生活夥伴。

杭州西湖區金秋家園民生綜合體的機器狗 “小西” 更是別具一格。它不僅能承擔送葯任務,還能陪老人散步,為老年人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小西” 等類似的養老服務機器人將在更多社區 “上崗”,為老年人提供更加貼心、全面的服務。

產業拓展,機器人發展登上主舞臺

從產業發展趨勢來看,一方面,資本的嗅覺向來敏銳,看到養老機器人以及各領域機器人應用的廣闊前景后,必然會加大投入,這將加速新技術的研發與反覆運算,促使機器人性能不斷提升、成本逐步降低。另一方面,隨著大眾對機器人的認知與接納程度不斷提高,市場需求也會持續釋放。以智慧家居機器人為例,目前雖處於發展階段,但假以時日,或許會像如今的智慧手機一樣,成為家庭生活的標配,承擔起家居清潔、安全守護等多項任務。

在全球化競爭的大舞臺上,我國憑藉在養老機器人標準制定中的領先優勢,有望在更多機器人細分領域掌握話語權,推動機器人產業從 “中國製造” 邁向 “中國創造”,讓中國智造的機器人產品與技術,在全球範圍內開疆拓土,引領智慧時代的發展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