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曾注意到這樣一個普遍現象?
現今,那些有一定資源的父母,往往不辭辛勞地攀登社會階梯,並攜帶孩子前往更發達的城市求學與生活。
一位朋友堅信孩子的成長更多依靠個人因素而非學校。
因此,在孩子被送往城市學校時,家中的長者持反對態度,認為在家上學同樣不錯。
這位朋友卻認為,雖然各校教育大同小異,但進入大城市,孩子能接觸到更寬廣的世界。
然而,僅僅遷移至城市,真的算得上是開闊視野嗎?
“見世面”一詞源自《紅樓夢》第十六回:
果然如此,我也可謂見識了大世面。可恨的是,我年輕了幾歲,如果早生二三十年,也許現在這些長輩們不會輕視我沒見識過大世面。
這是王熙鳳所說的話。
前面提到的“見識大世面”是在元妃省親的背景下;
而後一個“未曾見識大世面”則指太祖仿舜巡視的故事。
顯然,兩者都是罕見且難得的經歷,屬於皇族特權。
我們常理解的“見世面”,與此類似,意指見到了許多我們鮮少接觸的事物,越多越好。
因此,許多家長不遺餘力地把孩子送到大城市,目的是提供更廣闊的視野。
為了增加孩子的世界認知,一些父母選擇帶孩子旅遊、打高爾夫、學習馬術等,之後孩子在學校里誇耀以顯示其經歷豐富。
回憶起仔仔五歲前我們未曾帶他遠行,周圍的親友都勸我們帶孩子出去見世面。
但是,多出門走走就等於真正的開闊眼界嗎?我並不這麼認為。
如果說打高爾夫球、參加夏令營、旅遊等活動是一種見世面的方式,
那麼,務農、捕捉昆蟲或飼養家禽是否也視為一種見世面呢?
有些人甚至一生都沒有所謂的“見世面”,但他們的成就卻非一般人可以企及。
如患有哮喘的普魯斯特儘管大學畢業后因健康問題閉門不出,但他寫下了《追憶似水年華》和其他傑出作品;
康得,從未離開過家鄉小鎮,終生未婚,但卻成為了近幾個世紀以來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他們雖未有廣闊視野,成就卻非凡俗之流所能比擬。
也許,他們天賦異稟。
但也值得我們思考:什麼才是真正的見世面?
在我看來,“見世面”意味著看到世界的各個面貌和不同方面。
以最直觀的例子來說:瞭解蟬。
將孩子從市區帶到鄉村觀察蟬,這本身已經是一個增長見識的經歷。
但這種經驗有多深呢?
僅僅認識“知了”這種昆蟲算是長見識,進一步掌握蟬的孵化、生長、繁殖、食物鏈、生命週期等各方面更是見識的增長。
因此,真正擴展見識不僅僅是看到表面,而是深入理解和思考。
最終,通過瞭解不同的世界觀,我們不再局限於自我中心的認知,這才是真正的增長見識。
你怎麼看?
在探討什麼是真正的見世面之後,接下來討論如何培養孩子的“開闊視野”習慣。
以下三點,家長們需牢記。
第一個習慣:鼓勵大量閱讀,借由書籍的力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有句古話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有人或許會說:我小時候讀過很多書,但這並沒有影響我現在從事平凡的工作,擁有普通的生活。
讀書的意義究竟何在?
不一定能直接改善我們的生活條件,但肯定能充實我們的精神和心靈。
錢鐘書先生曾言:“如果不讀書,即使行走萬里路,亦不過是個郵差。”
廣泛閱讀允許我們從高處俯瞰世界。
我們無法親臨的地方,文字能引領我們到達;
我們未能經歷的生活,閱讀能帶領我們體驗。
確實,閱讀能夠讓我們原本空虛的生命變得豐富多彩。
當然,我們應該思考性地閱讀,有些書值得反覆咀嚼甚至多次閱讀。
以《紅樓夢》為例,我與仔仔多次閱讀不同版本並聽取各類講解,每次均有新的領悟和收穫。
有時不禁感歎:閱讀真是奇妙無比。
因此,哪怕出生在偏僻的村莊,也不必擔憂缺乏視野,書籍就是開闊孩子視野的最佳工具!
第二個習慣,帶著批判思維旅行。
正值旅遊高峰季節。
每逢暑假,即使天氣酷熱,也無法阻擋家長們帶孩子旅行的決定。
但為何要旅行?
目前流行的打卡式旅行,在短時間內快速流覽各地景點。
我無意反對旅行,條件允許的家庭的確應多帶孩子外出拓寬視野。
問題是,你走過了那麼多地方,又留下了什麼深刻印象?
不論是探訪異國風情還是遊覽繁華都市或文化古城,本質相同;區別在於孩子的旅行體會與收穫。
上次帶仔仔去揚州的目的是體驗“煙花三月下揚州”的詩意景致。
實際遊歷後,我們感受到了當地獨特的風景和文化氛圍。例如揚州人不可或缺的早茶文化,以及歷史悠久的傳統美食揚州乾絲。
在揚州,像我們這樣的遊客眾多,許多孩子抱怨不好玩、不好看、不好吃。
當旅行缺乏深度思考時,對孩子並無益處,甚至不如去他們喜歡的遊樂場。
深思熟慮地旅行,讓孩子有機會接觸到更多人、事、物,從不同角度觀察世界。
第三個習慣,用心感受生活的每一個細節。
一次趕地鐵經歷中,列車即將進站,已能看到車燈閃爍。
突然聽到旁邊一個女孩對媽媽說:“媽媽,我感覺地鐵里的風,就像趵突泉的風一樣清新。”
旁邊的媽媽回應道:“嗯,似乎又重遊了一次趵突泉!”
孩子們每天忙碌於上學和作業,多久未仔細體驗生活了?
實際上,真正的見識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儘管有些事物已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
開放的小花;社區的流浪貓產下的小貓;鄰居之間因家務瑣事發生的爭執……
忙碌的生活中,一切看似乏味無趣。但如果家長能每日引導孩子細心觀察、體味生活,會發現孩子更加快樂,他們的描述也充滿生機。
因為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在思考、觀察和理解周遭世界;在增長見識的同時,他們的認知也在不斷提升。
真實的世界源於日常生活。
討論時間:你認為怎樣才能真正説明孩子開闊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