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的汽車大修經常會遇到,一般都是二十幾萬公里就要大修,有的甚至十幾萬公里就大修。而現在的車發動機品質有了顯著提高,如果正常保養、正常用車,很少能遇到大修的車輛。特別是在4S店裡,幾個月都遇不到一個大修發動機的。不過,雖然整體大修的公里數延長了,不同車輛之間還是會存在很大差別。有的還是二十幾萬公里大修,而有的可以跑到四五十萬公里才大修。那麼,發動機的壽命與什麼有關呢?有以下3點。
1.常規保養
重點是機油的更換,發動機的高速運轉,完全靠機油潤滑才能把磨損降到最低。如果發動機裡面沒有機油,幾分鐘後就會出現爆缸,發動機基本上也就要面臨大修了。因此,發動機要想延長壽命,必須時刻都有一個良好的潤滑條件。想要潤滑好,就要保證機油的品質。也就是必須按照廠家的建議里程更換機油,不要拖延。並且所更換的機油要達到該車的使用標準,不能私自降低機油品質等級和粘度等級。此外,還需要注意購買管道,千萬不要用了假機油,這樣越更換對發動機的危害越大。怎麼避免?不要使用低於市場價太多的機油,不貪小便宜,去4S店或者正規一點的大店保養。
2.使用方式
發動機磨損最嚴重的時候在冷啟動階段,80%的磨損都發生在這一刻。夏天還好,主要是冬天溫度低的時候,在剛打著火的前一兩分鐘內磨損是最大的。因此,經常短距離用車的大修時間會大大縮短。而一直長距離用車的,比如經常用來出差跑長途的,家距離公司很遠的,或者用來營運的計程車,他們的大修公里數都是很長的。
為什麼越是開的少反而對車越不好呢?因為相同公里數下,你的處於冷啟動階段的時間越長。比如都是行駛一萬公里,拿計程車來舉例,打著火就一直跑,只需要兩三個月就能達到1萬公里,處於冷啟動磨損最大的時間總共只有90分鐘。而對於短距離行駛的車,行駛這一萬公里,處於冷啟動磨損最大的時間就要600分鐘,遠遠高於計程車的。
因此,相同公里數下發動機的磨損大大不同,每天行駛距離短的車,經歷惡劣工況的時間更長,磨損也更多。這就是在相同保養條件下,有的車20萬公里大修,有的車50萬公里大修的原因。當然,對於這種情況有人會問怎麼改善呢?答案是不需要改善,也不容易改善。因為你每天的用車需求就是那幾公里,總不能為此多跑上一段冤枉路吧,這樣也會額外損耗燃油。另外,因為行駛里程短,就算一年能達到8000公里,一輛車最多也就能用15-20年。用15年也才12萬公里,就算每天磨損多也用不著大修。因此,根據個人的習慣用車就可以了。
3.用車習慣
用車習慣不同對發動機的壽命也有影響,比如一個開車很猛的,發動機經常保持在三四千轉,起步猛加油,有情況了猛剎車,這樣對發動機的磨損當然也就更大。不僅僅是發動機,變速箱以及各種懸掛、球頭等壽命都會受到影響,導致最終的車況也不同。別人開五萬公里還是與新車差不多,開車猛的開五萬公里就顯得車比較老了,像是跑了八九萬公里的車一樣。
最後,遇到車輛有故障要及時檢修,不可以帶病上路,因為有的故障會使發動機很快損壞。比如水溫高了還在行駛,會使發動機過熱而抱死,燒壞軸瓦、氣缸磨損,導致大修。與之類似的故障還有機油報警燈亮起,發動機發出敲擊聲音等,都能快速且嚴重損壞發動機,必須停車檢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