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報中證網訊(王珞)3月24日晚,中聯重科發佈2024年度報告,公司全年實現營收454.78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35.20億元。公司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3元(含稅)。
中聯重科表示,2024年,公司全力加速向多元化、全球化、數位化轉型升級,積極培育新的增長曲線。這些轉型舉措顯著增強了公司發展的穩定性,為公司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讓企業發展跳出行業週期性影響,進入可持續發展通道。
產業多元化轉型碩果累累
中聯重科正引領工程機械、農業機械的智慧化、綠色化、高端化發展浪潮,正以數位化、智慧化、綠色化重新定義“高端產品”。
2024年,公司工程起重機械、建築起重機械、混凝土機械等傳統優勢產業地位穩固。其中,35噸級、55噸級汽車吊市佔率第一,履帶吊收入行業第一、千噸級以上履帶吊市場份額行業第一。塔機市佔率穩居行業第一,中大型和定製化高端塔機產品銷量增長明顯。泵車、攪拌車市佔率穩居行業前二,長臂架泵車、攪拌站市佔率第一,電動攪拌車銷量同比增長90%。
新興板塊持續突破。其中,土方機械中大挖市佔率位居行業前列,小微挖經銷商網路已基本覆蓋全國主銷市場,出口增速繼續領跑行業。礦山機械憑藉高端化、綠色化產品優勢及規模化智慧製造的賦能,“挖卡組合”產品屢次在與國內外頭部廠商競爭中斬獲佳績,形成迅猛發展之勢。高空機械已位列全球前六,國內市場出租率超70%,海外銷售供不應求。農業機械加速完善國內外市場佈局,銷售排名升至國產行業第五,烘乾機市佔率第一,小麥機穩居行業前二,200馬力段中高端拖拉機市佔率進入行業前三。
在多元化轉型下,公司收入和利潤來源管道更多、穩定性更強、品質更高。數據顯示,與國內房地產關聯度較高業務的國內營收佔總營收的比例進一步降至約13%,新興板塊收入佔比已突破48%,並仍在大力發展,高空機械正高效推進海外當地語系化資源整合,國內市場滲透率提升空間仍然較大;礦山機械不僅高附加值,而且市場規模大、收入穩定、後市場收入佔比高。新興板塊持續突破,為公司帶來新的增長曲線,使公司的週期屬性明顯下降。
境外營收佔比達51.41%
報告期內,公司境外收入233.80億元,同比增長30.58%,境外收入佔比進一步提升至51.41%,同比提升13.37個百分點。公司近三年境外收入年均複合增長率達59.26%。海外市場毛利率高、市場容量大,全球化轉型為公司各個板塊業務都帶來了巨大市場空間,也使得公司週期屬性大幅下降。
2024年,中聯重科全球銷售網路持續擴張,已在全球設超400個海外網點,擁有超210個服務備件倉庫,產品覆蓋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員工超6300人,其中本土化員工4400人;匈牙利工廠加速推進,公司海外製造產能合計超百億。全球各地的研發中心、製造工廠、銷售網路、服務團隊的持續完善,和品牌認知的持續提升,為公司國際市場穩定高增奠定了堅實基礎,海外市場的超大空間將持續為公司提供堅實的增長動力。
中聯重科表示,公司憑藉在企業文化、經營理念、數字技術、研發創新、產品服務等方面的綜合優勢參與全球競爭,以“端對端、數位化、本土化”海外發展戰略,構建了直接對接客戶、對接市場的營銷體系,並通過“績效合夥、品字型管理、孿生平臺”管理架構,讓海外業務運營保持高效牽引,推動海外業績長期可持續增長。
數位化轉型持續推進
依託數十年的工業底蘊和海量工業數據積累,以及長年累月持續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投入,中聯重科形成了引領行業的數位化底座,全面向數字化轉型,從研發和供應鏈到市場和行銷實現端對端對接,運營更加規範、透明、高效,經營質效實現全面提升。
2024年,中聯重科打造的全球領先的智慧製造集群“中聯智慧產業城”四大主機園區實現投產,成為“多品種、小批量”離散型製造在全球範圍內的標杆,在大力提升公司競爭優勢的同時,未來還將為公司具身智慧業務的發展提供絕佳的訓練場景和數據。
人工智慧時代將推動工程機械行業與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領域的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產業生態。2024年中聯重科推出兩款人形機器人樣機,並將建立機器人訓練場及simtoreal模擬平臺。依託中聯重科行業獨有的工業互聯網、人工智慧、智能機器人“三位一體”技術底座,公司的每個產品未來都有望實現“機器人化”,具備單機智慧及機群協作的能力,重構行業競爭格局。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