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觀眾席|想拆音樂盲盒嗎?來自匈牙利的那種
更新于:2025-03-26 06:04:40

儘管地處歐洲,匈牙利人的姓名順序卻與中國的習慣相同:姓在前,名在後。僅憑這一點便可看出,這個國度具有“東西匯流”的天然稟賦。然而,匈牙利與中國的紐帶遠不止於此:文藝青年會將詩人裴多菲的名句“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奉為圭臬,體育迷每年夏季會把亨格羅寧F1賽道視作競技聖地,影迷心目中的《布達佩斯大飯店》是百看不厭的經典佳片,許多citywalk愛好者們的新年flag就是打卡鄔達克在上海留下的五十多座傳奇建築。

在音樂圈,中國樂迷更是對各種匈牙利元素如數家珍:出生在匈牙利邊境的“交響樂之父”海頓,萬人傾服的“鋼琴之王”李斯特,勃拉姆斯耳熟能詳的《匈牙利舞曲》,20世紀現代音樂的先驅者巴托克,世界三大音樂教育體系之一的開創者柯達伊……

對匈牙利文化的迷人魅力情有獨鍾的申城愛樂者在3月23日晚走進上海音樂廳,欣賞由匈牙利女高音歌唱家麗塔·拉茨領銜的音樂會,這也是第40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的首日演出之一。藝術歌曲、鋼琴獨奏、歌劇選段——這些形制大小不等、形式豐富多樣的音樂體裁被一站式地收入90分鐘的演出之中,中匈藝術家連袂為觀眾開啟了一段匈牙利音樂之旅。

畢業於李斯特音樂學院的麗塔·拉茨在表演李斯特的藝術歌曲《靜靜的水中玫瑰》和《我愛妳》時傳達的純正韻味或許是應有之舉,然而,當她以標準的中文開口演唱中國作曲家黎英海先生的《小河淌水》,瞬間引發了全場驚歎,等到她演唱中國作曲家黃自先生的代表作《玫瑰三願》時,觀眾原先因出乎意外而產生的驚訝之情,此刻已被歌唱家形神兼備的藝術處理轉化為折服之心。人們不由得猜測,這位匈牙利藝術家能夠這樣地道地詮釋中國歌曲,想必與前幾日參觀了鄔達克操刀的國際飯店、武康大樓等上海地標有關,建築師將西方古典美學與東方都市文化相融合的設計理念,已然被音樂家吸收為內在肌理。正應了藝術界的那句名言: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本場音樂會上,數位華人音樂家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女高音歌唱家栗曉慧對李斯特藝術歌曲《哦,愛情》和《羅蕾萊》的把控精準到位;鋼琴家武曉峰帶來的炫技名曲《梅菲斯特圓舞曲》和深情動人的《愛之夢》,於對比之間彰顯李斯特鋼琴藝術的寬廣空間;鋼琴家原方啟雄擔任鋼琴伴奏,他通過恰到好處的琴聲助力歌唱家一展歌喉;指揮家劉新禹執棒的陶溪川愛樂樂團,也在下半場的輕歌劇選段中,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

從色彩斑斕的曲目安排,到精彩紛呈的高水準演繹,這一切似乎讓我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產生了一絲時空錯位感,自己彷彿不在音樂廳裡,而是走進了一家玩具店,正充滿期待、饒有興味地拆開一個又一個音樂盲盒,而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匈牙利限定款。

(作者系上海音樂學院講師、博士)

攝影:陸平

【來源:文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