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3月25日訊(通訊員 王惠 王思雨 記者 朱鼎兆)近日,一場特殊的手術在非洲桑給巴爾奔巴島簡陋的攝片室里悄然上演。中國第34期援桑給巴爾醫療隊隊員、淮安市第二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王磊與當地醫生Ali、影像技師Mkubwa合作,用自製的“土法透視”設備和精湛醫術,成功為患有腰椎腫瘤的50歲漁民Qassim施行了局部麻醉下第3、4腰椎椎體活檢+椎 管內“骨水泥”注射術。
受援醫院簡陋的攝片室
該手術在中國醫療隊援桑給巴爾61年歷史尚屬首創,是中國援非醫療史上值得銘記的座標系創新。半年前,當王磊主任踏上這片距離祖國兩萬五千里的土地時,當地落後的醫療條件遠超預期:手術室燈光忽明忽暗,門診走廊擠滿席地而坐的患者,手術器械不全。日前,王磊副主任醫師接診了一名被腫瘤侵蝕腰椎的漁民Qassim,在國內只需微創手術即可治癒,在奔巴島卻因設備匱乏陷入絕境,如不及手術可能危及生命。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
手機充當無影燈
面對沒有術中C形臂透視機而傳統X光機無法實現術中動態監測的難題,王磊主任聯合影像科隊友柳勇主任醫師、當地影像技師Mkubwa技師創造出“雙機直角透視法”——通過垂直交叉固定兩台老式X光機的入射角度,硬是在簡陋條件下實現了近似C型臂的成像效果。
這場持續半小時的手術解除了Qassim三年來的劇痛,患者術后即感歎“困擾我的魔鬼逃走了!”
王磊在術后表示:“醫療援助不是簡單的技術平移,而是要在現實座標系中找到最優解,在受援醫院工作時我們常常需要面對設備不足、資源短缺等層層阻礙,但是追求完美治療方案的路上,除了過硬的醫療技術,更需要責任擔當的勇氣與執著。”
校對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