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買賣關係轉向戰略協同,餐飲供應鏈正在經歷巨變
更新于:2025-03-26 12:33:26

餐企與供應商,不再只是簡單的買賣關係。

本文為“2025中國餐飲產業節”上的圓桌對話環節實錄,略有刪減,紅餐網整編發佈。

餐飲行業已經進入微利時代,上下游的利潤都開始壓縮,賺錢變得越來越難。如此情勢下,餐飲品牌與上游供應商攜手共進,方能實現雙贏。

“2025中國餐飲產業節”上,在“王濤|餐飲人”主理人王濤的主持下,蒙自源創始人李紅偉,楊記隆府聯合創始人李沖,利思客燒烤供應鏈創始人張利,丁點兒食品董事長任康,美鑫餐調聯合創始人、營銷總經理張煥,圍繞“供應鏈與餐企的共生之道”的話題展開了深入交流。

從買賣關係轉向戰略協同,餐飲供應鏈正在發生變革

王濤: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當前餐飲企業與供應鏈企業的協作關係已經發生轉變,從原來的傳統採購,發展到如今,更多是戰略協同。大家是否認同這一觀點?在大家看來,餐飲企業與供應鏈企業關係發生轉變的原因是什麼?

張煥:以前,供應商跟餐飲門店是簡單的買賣雙方關係。但如今雙方的關係變成了共生共贏。為什麼會產生關係的進化?

因為現在的餐飲業已經進入微利時代,餐飲品牌或者門店不能再單純依靠前端的行銷或者產品創新,實現門店合理的利潤。在這種情況下,餐企就只能向後端的供應鏈發起深度捆綁和深度的共創研發。產生深度關係就成了必然。

△美鑫餐調聯合創始人、營銷總經理張煥

張利:我從最前端開燒烤店、經營燒烤品牌,到現在已經轉型做後端供應鏈工廠。利思客是一個生產加工製造燒烤肉製品的工廠。

我認為,未來前端運營以及後端供應鏈會是越來越緊密的合作和協同。這樣可以提升整個鏈條的效率,降低更多成本。

中國的連鎖化程度越來越高,越來越集中,後端供應鏈的水平也應該越來越高。有人提到,中國的餐飲供應鏈極其不成熟,每個餐飲品類背後的供應鏈都會滯後品類發展2~3年甚至3~5年。

所以,未來品牌會更關注供應鏈端。品牌端和供應鏈端是密不可分的,雙方是共生共榮的關係。而連鎖餐飲品牌背後,也都需要供應鏈支撐。

李紅偉:蒙自源是做米線的連鎖品牌。連鎖品牌後面的供應鏈非常重要。兩鏈一中三支柱都是在支撐一線門店。要把整個前中後台打通協同系統,要解決以下四個痛點。這也是我們的機會點。

痛點一,餐飲品牌在戰略上低維混亂,沒有守住初心,沒有一站到底的決心。

痛點二,在顧客購買理由上,沒有絕對的差異化,容易陷入價格戰。

痛點三,產品多廣全,沒有戰略大單品。

痛點四,組織人才沒有梯隊建設,缺失組織發展能力。人才發展速度跟不上企業的發展速度,沒有自己的“根”和“魂”。

供應鏈和前端之間是相互賦能、相互支撐的關係。如果前端管道店面開的太過分散,不夠聚焦一個地區,後端供應鏈支持會比較吃力,展現不出供應鏈的價值成本,費用也會很高。

如果在產品上沒有超級大單品,後端的sku太多,也體現不出來供應鏈的價值。前端後端做不到聚焦高效,無法達到總成本領先。想要總成本領先,不一定供應鏈做很多產品,要前端引導後端,先市場後工廠,先使用者後產品,砍掉低收低利潤產品、sku瘦身。所以我們要向內修、向外看,向下紮根、向上生長。

李沖:楊記譽誠集團深耕川菜中餐很多年,旗下有楊記隆府重慶江湖菜、羅媽砂鍋等多個品牌。像羅媽砂鍋,去年一年裡,開出了500多家門店。

為什麼羅媽砂鍋能在全國各地開出門店?這離不開羅媽砂鍋在中餐、川菜供應鏈方面的建設,以及川菜標準化的一些成果。這些都在支撐羅媽砂鍋開出這麼多店。羅媽砂鍋是一個速食品牌,供應鏈對速食品牌的支撐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也一直在深耕供應鏈。

我覺得,餐飲品牌在供應鏈上會有一些明顯的痛點:

比如,信息的不對稱。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打造了一個中台平臺,打通了前端的訂單系統、中後端的管理系統、倉儲物配系統,三個系統綜合在一起,前端銷售、後端庫存都能即時結合在一起,前端的生產和庫存也得到了有效控制。通過這個中台系統,大部分產品能達到每月2.5倍以上的周轉率。

另外,在選擇供應商時,我們把供應商專門分成了兩類。

第一類就是銷售型合夥人。我們會比較價格,選擇最優的合作。

第二,就是戰略型合夥人。楊記隆府會從品控、生產、工藝流程等方面,和他們共同成長。然後通過長時間的合作,互惠互利,讓他們更懂品牌的要求和產品,同時持續反覆運算供應,讓產品更加有競爭優勢,從而打造供應鏈壁壘,這也是楊記譽誠集團在供應鏈上做的一些工作。

任康:丁點兒食品一年有近6個億的銷售額,全都是被廚師一勺一勺用出來的。我們的主要客戶是千千萬萬的小B端。

小B端對調味料的首要要求是味道好,做出來的產品好吃。

餐飲企業和供應鏈企業的關係,是上下游之間的關係,也是前後端的關係。每個板塊都需要把自己的位置做好、做穩,做到專業。

前端餐飲面對的是千千萬萬的食客,品牌需要考慮:食客有忠誠度嗎?喜歡你的餐廳嗎?多久來一次?而我們作為一家成立了26年的餐調企業,則更多要思考怎麼把根紮得更深、做得更透。

特別是這些年食品安全、農業安全、養殖安全都出現了問題,這都需要大家沉下心來,把事情做專業。我認為餐飲品牌和供應鏈企業是共生的關係,只有共生,行業才能更好的發展。

上下游的協同發展,有痛點也有機遇

王濤:今天到場的各位嘉賓,有人創立了自己的餐飲品牌,有人做的是供應鏈生意。在各位大咖看來。目前在餐飲上下游協同發展的過程中,主要還存在哪些痛點?大家可以針對各自所處的細分賽道,分享下看法。

張利:我做了20年的燒烤品牌,十年前,我就開始佈局央廚,還不斷對工廠進行了反覆運算。當時我想的是,只有自己有後端生產加工基地,才能開出更多餐飲連鎖店。工廠反覆運算的過程中,也產生了很多問題。我們也一直在思考、摸索和實踐。

目前,利思客已經是一個成熟的供應鏈生產加工企業,但業務還做得比較窄,我們一直這麼形容自己:我們不生產牛羊肉,我們只是牛羊肉的搬運工,我們處在中間環節。

利思客有很強的研發能力和生產品控能力,合作了國內很多大型連鎖餐飲企業,服務跨國商超也有幾年,感謝合作夥伴這麼多年幫助我們成長。

△圖片來源:利思客

說實話,我們自己做品牌端的時候,工廠和前端的運營體系有著巨大的矛盾。我相信其他連鎖餐飲品牌的工廠和品牌運營端,也一定有自己的矛盾。我來自哈爾濱,曾經做過冰城串吧這個品牌,原來是做甲方,現在做乙方,甚至是乙方的乙方,深刻感受到了乙方的不容易。

餐飲品牌跟供應鏈端密不可分。中國的餐飲市場並不是一個成熟的市場,開店率、關店率都很高。背後的供應鏈,也會隨著前端品牌或者是前端餐飲市場的風向標而轉換。希望未來,中國的燒烤市場會有更多利思客這樣的生產製造型供應鏈企業,不斷打磨產品,為中國燒烤產業賦能,同時賦能自身的發展。

張煥:在共生共贏的關係下,餐飲品牌對上游供應鏈企業的要求也更加嚴格。從烹調的角度來講,美鑫餐調不再是簡單標準化味道的供應商,而是會根據不同客戶,甚至不同客戶的不同客群定位以及不同場景,提供定製化產品解決方案。

在這種業務關係中,確實有衝突點。

第一,餐企需要柔性定製,但供應鏈企業更希望規模化生產。

對此,美鑫餐調近幾年對業務進行了深入研究,通過模組化來解決這個矛盾,包括味道模組化、工藝模組化、包裝模組化等。在上下游越來越追求共贏的情況下,對於餐企“3天出樣,7天生產”的需求,美鑫餐調會竭盡全力做得更好。

第二,很多餐飲企業需要獨家定製的產品。對於上游供應鏈企業而言,也需要打造爆品。

去年我們有不同的感觸:服務頭部餐飲品牌時,合作不出一個月,就會有業績。因為美鑫餐調服務了很多頭部品牌。隨著這些品牌的影響力擴大,出了爆品後,很多中小B端餐飲企業,就會指定要某個品牌的產品。

△圖片來源:美鑫餐調官微

這種業績讓我們既開心又折磨,先不提品牌方是否允許,大品牌對產品的要求,和中小B端餐企對產品的要求完全不一樣。如何把大品牌的產品類型拆解為中小品牌的產品類型,對美鑫餐調來說是比較難的過程。我們希望服務大品牌的過程中,可以打造出爆品,然後千店用、對於所有商店。

所以,去年開始,美鑫餐調對成熟品牌的產品進行拆解,拆解為更適合中小餐企的輕量版。什麼叫輕量版?比如,同一個產品方案,我們可能會減少原料的SKU,大品牌用到的可能是5樣,小B客戶用到的更少。大品牌是三包料,中小餐企用到的通品可能是一體包。

李紅偉:蒙自源2025年聚焦一件事,93%的存活率。增加堂食。提高門店的QSC,提升顧客門店體驗的價值。增強對門店的賦能,縮短配送週期,從一週一配到一周兩配。聚焦核心優勢,聚焦核心能力,聚焦核心產品。做到總成本領先。

△圖片來源:蒙自源

接下來我們會更聚焦區域開店,這樣才能做到配送效率最大化。所以開連鎖店,品牌的戰略規劃很重要,前端中端後端都是關聯的,每一個改變都不簡單,縮短配送週期是一個提高效率的改變。

李沖:羅媽砂鍋是純品牌方,我們的門店面對的就是顧客,門店更需要解決的是自身的問題。羅媽砂鍋主打砂鍋,必須要有砂鍋壁壘。但品牌本身又是川菜,所以還要有川菜的技術壁壘。如何用最簡便的方法,還原川菜大師做出來的味道,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

傳統川菜通常是一菜一醬料,但羅媽砂鍋是一鍋菜一包底料,這是我們的研發團隊和工廠共同研發、定製出來的,也突破了很多傳統工藝的難題。

△圖片來源:羅媽砂鍋

今年,羅媽砂鍋要做區域加密,可能還需要我們戰略合夥人更多的配合。我們將深入每個地區,針對當地的口味對現有產品進行微調。未來,羅媽砂鍋在全國各個城市的菜品,會呈現不同的味道。一種菜可能有幾個味道,但是會更符合當下市場或者當地市場的口味。

羅媽砂鍋要深入到每個地區,給每個區域提供區域定製化服務,這是我們對門店的賦能。

現在的市場環境下,消費者更加注重食品安全、新鮮、健康等因素。所以羅媽砂鍋還推出了現炒系列。

我們是做川菜出身,現炒對我們來說很簡單,但我們也引入了很多智能化設備,讓小門店或者技術層次不太高的門店,也能複刻我們記憶裡的味道。羅媽砂鍋通過“砂鍋菜+現炒小炒菜+小吃+主食”的組合,打造了更加豐富的產品線,以適應更多顧客的消費需求,提升復購,這是羅媽砂鍋今年在做的事情。

任康:如今,餐飲行業進入了微利時代。傳統企業的利潤也在大幅下降。丁點兒食品也面臨一個問題,如何降本增效?包括餐飲老闆也在想,成本怎麼降?是不是少用一點料?還是換一個品種?

本質上,供應鏈企業和餐企一樣,都是做企業的,都必須要為客戶創造價值,才能得到客戶的喜歡。

餐飲的核心本質還是好吃,好不好吃、吃了回去舒不舒服,客人是有感覺的。

那怎麼樣才能好吃?開餐飲店的人,會吃自己做的食物嗎,賣的產品是不是自己做的?

△圖片來源:丁點兒食品官微

丁點兒食品一直是這麼做的,吃自己做的,賣自己吃的。因為丁點兒食品本質上是一家農產品加工企業,不是調味品企業。

丁點兒食品去年電商銷量達到1.6億,超出我們想像,羊蠍子調料也賣得好。去年,電商渠道的業績是3000多萬。今年電商渠道的目標是3億,丁點兒食品有能力為千千萬萬的小餐飲企業服務。

戰略規劃是企業的首要任務,就算再難也要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

王濤:蒙自源作為米線賽道的頭部,從幾百家店到突破千店的過程中,供應鏈體系建設方面是否有發生一些變化?您覺得支撐上千家門店高效運營的最為關鍵的因素是什麼?

李紅偉:我們制定了未來10年的發展規劃,勵志10年後成為一家世界級的餐飲品牌。我們的目標很高遠。

為什麼要制定高遠的目標?因為只有更高的目標,才能和友軍拉開更遠的距離,才能向上發展,才能對標更好更優秀的世界品牌。我們一直在組織上尋求突破。我覺得很重要的是戰略,戰略清晰了,組織才能發揮價值。戰略要擇高而立,向世界頂級的餐飲品牌對標。在發展方面,聚焦打透華南,再打透華東,在產品上聚焦戰略大單品,聚焦我們的雞湯米線,聚焦極致的產品品質,聚焦顧客的體驗價值。只有聚焦,才能把區域規模做大做透。只有聚焦,才可以做大規模。

△圖片來源:蒙自源

雖然我們離目標很遠,但是會分步驟一步一步走,一個戰役一個戰役打,守住戰略定力。不受外界的任何干擾,專注聚焦米線一件事上。

羅媽砂鍋快速突圍的秘訣:正餐速食化、產品多元化……

王濤:砂鍋菜自帶煙火氣,近2年來市場熱度很高,吸引了不少玩家入局。但砂鍋菜也有一些痛點,比如出餐速度慢、不易提高翻台率、產品同質化現象明顯等。那羅媽砂鍋如何解決這些難題?如今,對於還想要入局砂鍋菜的創業者,您有什麼建議?

李沖:砂鍋是一種傳統的器皿,砂鍋菜一直都有,但為什麼羅媽砂鍋於前年面世,便一炮而紅呢?

羅媽砂鍋是將正餐速食化,比如,我們從傳統川菜中提煉了油潑系列,來打造特色砂鍋菜產品。油潑系列特別有市井氛圍、特別有煙火氣,我們不僅讓客戶聽到了砂鍋烹飪的聲音,還讓他們看到了我們的現烹,聞到了川菜麻辣的味道。在色香味多個維度上,我們都進行了升級,就是為了抓住五感,為顧客呈現美食。

△圖片來源:羅媽砂鍋

經過一年多的時間,羅媽砂鍋已跑在了行業前列,雖然砂鍋是傳統烹飪工具,但是萬物皆可煲。無論是網紅雞、土豆泥,還是其它網紅產品,我們都將其融入到了羅媽砂鍋的功能表裡,呈現出豐富、多元的產品。

另外,我們從2017年開始深耕川菜標準化,從自身的商學院到供應鏈體系,再到一菜一醬料等等。供應鏈給前端門店提供支撐,保證方便快捷出餐。同時,我們可以讓顧客花20多元,就嘗到川菜大師複刻的手藝。花更少的錢享受到更好的體驗。而且砂鍋是小份菜,花一份錢可以吃上3到4種菜品,這也是我們在快速適應市場的需求。

關於砂鍋菜的出餐速度,如果是夫妻店,沒有提前備餐,出餐速度確實會慢,但是羅媽砂鍋的菜品結構、供應鏈支撐、培訓以及小分量設計,都讓我們能夠快速出餐。從前端備餐、出餐到功能表設計的整個流程也比傳統出餐流程要更加舒適和快捷。畢竟羅媽砂鍋屬於速食。現在的餐飲競爭不光是菜與菜的競爭,更是綜合實力的比拼,要比拼很多板塊。

△圖片來源:羅媽砂鍋

我支援有創新力的企業加入砂鍋賽道,羅媽砂鍋和大家共同把砂鍋賽道做大做寬,一起享受賽道的紅利。同時我也想勸一些小白,如果想入局餐飲,還是要做好深度調研,對選址、定位、功能單定價等方面,都需要有更多了解,餐飲不是這麼好乾的。

回歸多元競爭的格局,品類融合時代到來

王濤:現在很多快餐廳或者其他餐廳都會加燒烤,餐飲+燒烤是比較火的一個詞,您怎麼看待“餐飲+燒烤”的趨勢?或者做“餐飲+燒烤”的時候,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

張利:利思客有兩種客戶,一種是燒烤+,一種是+燒烤。

從燒烤+來看,中國現存的燒烤店有30多萬家,各地都誕生了頭部燒烤品牌,燒烤這個品類的當地語系化屬性越來越強。

從+燒烤來看,粉麵店、西北菜、烤魚、火鍋都開始增加燒烤的品類,品類越來越融合。當然,燒烤放在各種餐飲品牌和模式中,一點也不違和。但是+燒烤有一個痛點,缺乏專業燒烤師傅。

△圖片來源:利思客

近兩年,利思客不僅在串品研發與生產持續深耕,還針對“+燒烤”類客戶的實際經營場景,提供全方位的支援。我們為客戶提供適配的自動化烤爐設備,產品標準化操作流程(SOP)指導,高效的供應鏈服務保障等。

為確保客戶能夠更好地應用我們的產品與售賣,還會派遣專人前往門店,進行現場指導與教學,幫助客戶快速掌握操作要點並提升運營效率。自去年以來,利思客已成功服務了不少“+燒烤”類企業,助力其實現標準化、高效化運營。

比如,山西有一個火鍋店,在不增加人工只增加設備的前提下,每天可以提升2000元的營業額,一年能增加兩千萬的流水。該火鍋品牌目前已經開出50余家門店,未來如果有100家門店,成本方面也就只是增加了設備和每天的耗電量。

另外,燒烤店的產品融入了其它品類後,也會被更多人喜歡。我認為現在很多餐飲門店都要增加產品,讓顧客有更多選擇。現在餐飲競爭的邏輯不是同品類之間競爭,也不是相同客群或者相同價格帶下的餐飲企業競爭,而是回到了多元競爭的格局,這也是這兩年的狀態。

產品健康化是必然趨勢,但生產端還面臨挑戰

王濤:近年來,不少調味品企業都在圍繞0添加創新,包括美鑫餐調也推出了0防腐劑的牛油底料等產品。張總能否跟我們分享下,調味品企業在朝著“配方乾淨”的方向研發產品時,會面臨哪些挑戰?

張煥:無論是0添加,還是更健康化的產品,都是一種產品創新,這也是企業發展的責任和擔當。目前,在0添加產品的發展過程當中,整個行業沒有太明確的標準。對於此類產品,美鑫餐調在研發破題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難點。比如,0添加產品和去防腐劑的產品,會對保質期提出挑戰。

△圖片來源:美鑫餐調官微

另外,在0添加的過程中,要去除增味劑,這樣會帶來產品風味層次感的明顯下降。在保證0添加的情況下,如何讓產品更好吃,讓產品更加穩定?這也是長久的挑戰。

雖然這是一個挑戰,但是我認為這不是終點,而是起點。未來,在整個行業的努力下,更健康化的產品會越來越多、餐飲行業也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降本增效、風味佳,複合調味料的應用會成為常態

王濤:在餐飲同質化競爭越來越嚴重的當下,不少地方菜系正在出圈,發生了一些新變化。川菜也在向精緻化、細分化的趨勢發展。任總覺得川菜還存在哪些機會點?川調企業又該如何抓住這波機會,助力川菜品牌的發展?

任康:我用26年的行業眼光來看未來趨勢,不管是調味料的趨勢還是菜系發展的趨勢,都可以總結成16個字:複合成常態,好吃是根本,線上做引流,健康是導向。

很多菜系是融合菜,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口的流動,未來很難說某道菜屬於川菜、魯菜或者某個菜系,未來菜系融合將成為必然趨勢。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對調味料企業來說,複合調味料是大趨勢。廚師用花椒、用香料炒出來的菜,味道絕對沒有用複合調味料炒得好。以花椒為例。在山東和河北買的花椒,味道跟四川買的味道不一樣,但使用複合調味料,就可以避免這個問題。

另外,複合調味料的運用,會讓餐企實現降本增效。

如今,餐飲行業的同質化已越來越嚴重。現在大家都在比誰的更好吃,誰更有性價比。比的不僅僅是價格高低,還有品質。

電商新勢力藏不住了
電商新勢力藏不住了
2025-03-26 0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