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對標胖東來,365天免費喝,它成“茶館界山姆”?
更新于:2025-03-26 00:25:55

在大城市風很大的山姆會員店模式,也吹到了茶館界。

會員可享受365天免費到店喝茶,且支援無理由退。服務對標胖東來,運營模式借鑒山姆,這家“會員制連鎖茶館”已開出100家店。

春茶上市之際,它15天賣出萬斤茶葉。到底是什麼新模式?

在豫南開出100家店

茶館界崛起一家“山姆會員店”

這個茶館名叫張玉生茶館,發軔於毛尖之鄉信陽,憑藉會員制和高性價比的產品,已經在信陽、鄭州等豫南下沉市場開出100家店,最大的門店約800平,主流店型在200~300平。

被業內稱為“茶館傳奇”,它是怎麼吸引消費者的?

首先是夠“土”。和當下流行的簡約風截然不同,紅底黃字的門頭,深色的木質桌椅,沒有太多軟裝和擺件,既沒有新中式茶館的出片效果,也沒有傳統茶館的高檔次體驗。

但卻擋不住生意好。

信陽市區的將近30家門店,幾乎每家都盈利。會員去門店喝茶需提前預約,有的到店還要排隊、拼桌。從早上8點營業到晚上7:30打烊,一個茶台或者包間能翻台5~6次。

2024年前後,張玉生茶館開始走出信陽,在周邊城市開出100家門店,包括胖東來的老家許昌(6家),其中一家門店距離胖東來茶葉超市不到2公里,但生意依舊很不錯。

茶館的會員制到底怎麼玩兒?我採訪了創始人張玉生,這個信陽“茶二代”用獨創模式,給茶飲人上了一課。

365天免費喝

茶館會員模式怎麼賺錢?

張玉生茶館有很多標籤,有人說是“茶館界的胖東來”“茶館山姆會員店”,但在張玉生的會員心中,這就是一個“可以免費喝茶的地方”

張玉生把會員模式總結為3個關鍵詞。

第一是“免費喝”。辦理一張365元的會員卡後,會員可享365天到店免費喝茶。包括使用茶台、包間等茶空間(每天2小時)。茶葉也是免費的(一泡),不擅長泡茶的還可以邀請茶藝師協助沖泡。會員可帶人商務洽談、家庭聚會。

第二是“無理由退”。會員買的茶葉可在100天以內無理由到店退貨,哪怕是快喝完了也可以退,服務堪比胖東來。

第三是“極致性價比”。張玉生茶館完成了茶葉全產業鏈的佈局,從茶葉種植到加工,再到包裝、終端零售、門店體驗等環節,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會員到店買茶葉,一件也能享受會員批發價。其“99元的信陽紅禮盒”成去年秋季爆款,多家門店一盒難求。

“會員免費喝”,帶動顧客高頻到店,日積月累的信任,逐漸轉化成了購買力。

張玉生透露,目前100家門店積累了6萬名付費會員,大部分會在店裡二次買茶、存茶,逢公休日也會到店選購伴手禮。

“除了新店需要養,開業一年以上的門店都實現了盈利,最好的門店年營收近千萬。”

事實上,免費喝包含的2小時、一泡,基本是不夠用的,大部分會員都增加消費。

最近在做春茶預售,沒有任何廣告宣傳,只在會員社群通知,“均價超過500元/斤的信陽毛尖茶,15天就售出1萬斤。”他說。

在張玉生看來,會員制茶館的核心就是信任,“中國茶館最缺的不是客戶,而是信任感,免費喝我們前期不賺錢,但能得到消費者的信任,這是花錢能買來的嗎?”

“大家為什麼到胖東來搶茶葉?核心是胖東來解決了信任問題,且保障了產品品質。”

總結來看,這種模式前期需要強資本大投入,先有廣泛鋪設的連鎖管道,能夠滿足會員權益,再有供應鏈深耕實現高質低價,缺一不可。

和張玉生深聊2小時,我發現,他對商業模式的理解很多都是“反著來” 的。

中國茶館不是生意難做

是大家卷得還不夠狠

對已經內捲到天際的飲品行業,張玉生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中國的大消費還沒有真正開始,茶館不是生意難做,是大家卷得還不夠狠,現在消費者不知道什麼是好、是壞,沒有分辨能力,所以需要信任背書。”

“大家什麼要去山姆、胖東來搶東西,無非很多商品最基礎的品質、品質沒有解決,所以說茶館業態還有很大的空間。”

不僅觀點前衛,在門店經營上,張玉生也有諸多反常規。

1、不追求出片,門店有點“土”是刻意為之

見慣了太多ins風、北歐風,以及充滿建築美學的茶空間、咖啡空間,第一次去張玉生茶館時,我被門頭和外立面的“質樸”驚呆了。

紅底黃字的大俗配色,“365天免費喝茶”“一個免費喝茶的地方”等大白話式的廣告語,以及店內大面積的白牆和貨架,在茶館界可謂格格不入。

但張玉生告訴我,設計如此接地氣是有意為之。

2018年他開的第一家茶館,參考了廈門的新中式茶館,看起來十分“高大上”,但生意很慘澹。

“有顧客告訴我,一開始看到這個門頭不敢進,沒想到進來發現茶葉價格這麼低。”

因為門店多開在北方的下沉市場,客群的消費能力有限,門頭俗一點,有一些年代感,“才能讓大眾一看就覺得這裏的東西不會太貴。”

因此在門店的裝修和設計上,張玉生追求簡單、整齊、乾淨、功能齊全。比如全自動茶台、包廂里設置白板方便開會等,除此之外,沒有多餘的軟裝和擺件。

“普羅大眾是很質樸的,門店裝修得太好,他的第一感覺就是這家店賺了很多錢、利潤高,反而降低了性價比的感知。”張玉生感慨。

2、不做年輕人的生意,聚焦“70、80後”線下社交

和全世界都在搶年輕人的消費品牌不同,張玉生幾乎不做年輕人的生意。

“早期做商超的經歷讓我發現,主要消費群體還是中年人,入行初想幹有調性的新中式茶館,但最終發現年輕人越來越沒錢了,這門生意不好做。”

新中式茶館,僅作為示例圖片

他分析,現在年輕人都去霸王茶姬,去“麥肯星”,但中年人不喝奶茶,也不愛去開放式空間,屬於70後、80后的線下社交空間很稀缺。

而傳統的八馬、文新、小罐茶等都是中高端定位,真正屬於大眾的茶空間幾乎沒有,而這個群體才能夠支撐茶館開遍全國,把生意做大。

張玉生認為,這部分人才能代表中國茶的主體消費群,而不是00後或者95后。

3、不做“茶館”,而做中國人的“茶超市”

去年張玉生受到胖東來的啟發,升級了新定位“中國人的茶超市”。

胖東來超市擁擠的買茶顧客

他認為,無論是胖東來還是山姆,都是“工廠/產地+門店”形式,去掉了分銷商,把利潤讓給消費者,實現高質低價的產品。

為此,他定下3個核心:先嘗后買、明碼標價、能不滿意就退。在產品上實現零添加,沒有科技與狠活,不以次充好。

本質上就是做老百姓喝茶、買茶、以茶會友的地方,“讓老百姓在任何地方看到張玉生茶館,都能放心走進去喝一盞茶,真正讓喝茶成為生活方式。”

今年,張玉生為品牌定的基調是“深耕”。

他認為,茶館開了100家,管道有了,供應鏈也基本打通,但還有兩個核心沒有解決。

第一是人才培訓體系和門店運營體系的搭建,希望通過專業化的服務讓顧客滿意,並快速獲得信任,這是後期轉化的關鍵。

第二是爆品打造的能力。他分析,胖東來茶葉超市爆紅,其實是從幾個爆品開始的,比如幾十塊的餅茶、百元的布朗熟普、散稱的茉莉飄雪等。

“我們還沒有一款能讓顧客記住,並願意專門為之而來的爆品,這是今年的重點要補的功課”。

採訪完張玉生茶館,我深刻意識到,線下商業的困境,不在於內卷,也不在於市場環境,而在於許多商家並未真正沉下心來,從客戶需求出發,而是過於聚焦自身盈利,這本質是一對天然的矛盾體。

如何平衡這對矛盾,每個品牌都需要拿出有誠意的解法,才能真正贏得市場與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