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鼇東嶼島:從“近零碳”到“零碳” 碳排放究竟“去哪了”?
更新于:2025-03-26 12:29:25

博鼇東嶼島,去年3月份開始啟動近零碳示範區運行。所謂“零碳”,不是完全不排放二氧化碳,而是通過計算溫室氣體排放,設計方案抵減碳足跡、減少碳排放,直至達到碳的相對零排放。就在今天上午,海南省宣佈,“博鼇近零碳示範區”啟動運行以來,節能減排成效明顯,實現了從“近零碳”到“零碳”的跨越。那麼,示範區的“零碳”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總台央視記者 李廈:這次來博鼇,我最好奇的事就是這裡的碳排放究竟去哪了,所以現在我就來到了博鼇零碳示範區運行管理中心。從這個東嶼島的三維實景圖上,我們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這裡“降碳減排”的路徑和措施。碳排放究竟去哪了,我們從這裡開始尋找。

總台央視記者 李廈:在論壇的新聞中心前,有一個熱門打卡地——就是這些光伏地磚,每年就能發出一萬多度的電。這些窗戶、陽臺上也用上了能發電的光伏玻璃。而俯瞰整座東嶼島,就能發現,無論是論壇會議中心,還是周邊的酒店,甚至是停車場的車棚、屋頂上都密密麻麻地佈置上了光伏板。物盡其用的“全島光伏”,也讓這裡的碳排放降低了21%。

總台央視記者 李廈:我現在就來到了距離主會場幾公里之外的一個蔬菜大棚,看我身邊密密麻麻種的都是當地的特產叫五指山野菜,現在進入了採摘期,上面這種比較嫩的枝芽據說炒著吃、涼拌吃都特別好吃。這種作物是一種喜陰的作物,種在這種陰涼的大棚里就特別好。這不是一個普通的大棚,在它的屋頂大有玄機。

這一片大棚上,也都滿滿當當地安裝了光伏板,佔地面積達到330畝,形成了下面種菜、上面發電的農光互補模式。這裡每天的發電量能達到七八萬度,一年下來,就有將近2800萬度的綠色電力源源不斷送到東嶼島。博鼇碳排放再降74%。

白天光伏系統全力發電,余電存入儲能;用電高峰時,儲能放電保障電力供應;同時,電網精準調度分配電能,讓這裡的能源利用更加高效。

南方電網海南電網公司規劃中心技術專家 陳明帆:新能源發電主要“靠天吃飯”,在天氣好的時候它發電就比較大,如果消納不掉就會造成浪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今年引入了自主研發的電力大模型等人工智慧技術,大幅提升了新能源發電預測的精準度,推動示範區實現了百分之百的綠電就近消納。

總台央視記者 李廈:節能也是這裏實現“零碳”的重要一環。建築經過綠色化改造,用上了隔熱效果的一體化牆面,窗邊種上綠植遮擋陽光,夏天不怎麼開空調都挺涼快。會務酒店的廚房裡,燃氣灶換成了電磁爐。燃氣鍋爐換成了電蒸汽發生器。

這一套節能改造“組合拳”,讓碳排放再降4%。這樣算下來,降碳總量已達99%,這最後的1%,究竟去哪了?

中遠海運博鼇公司零碳工程師 羅虎:目前,我們把島內的自有車輛全部換成了新能源車,船舶換成電動船舶,在草坪機械方面全部完成了電氣化改造,使得我們示範區電氣化率達到100%,最終實現“零碳”的目標。

從“近零碳”到“零碳”,讓博鼇這個昔日默默無聞的小漁村,成長為一個蜚聲中外的“綠色典範”。如今,這裡的綠色“硬核科技”、綠色發展理念,正在為全球“零碳”標準提供中國方案。

(總台央視記者 岳群 朱繼華 邵晨 張博 徐靜)

(央視新聞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