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遊晉祠之藕香榭 稻花榭
更新于:2025-03-26 12:21:30

本文轉自:太原晚報

暢遊晉祠之藕香榭 稻花榭

趙士岱 文/圖

  晉祠公園東大門廣場上的第二組亭台是藕香榭與稻花榭。藕香榭居北,稻花榭處南。所謂“榭”者,依水而築之亭也,這二者由一座精美的十字橋牽系,隔水相對。十字橋的東面通向晉陽大道,西面通往晉祠公園。

  兩榭建成於2017年,南北呼應,四周有欄杆,前面有抱廈,東西接長廊,宛若水中仙閣。藕香榭之上,題有一副楹聯“春色放開楊柳綠,露珠滴盡藕花香”,勾勒出春日柳綠、夏時藕香的清幽畫面。稻花榭楹聯“泉水清於秋水碧,蓮花開處稻花香”,將晉祠的神韻盡攬其中。

  藕與稻,堪稱晉祠的兩大特產。晉祠之地,得天獨厚,水源豐沛,為藕與稻的生長提供了絕佳溫床,故而二者盛產於此,年復一年,滋養著一方百姓。

  歷史上,晉祠地區許多自然形成的水塘里荷葉田田,荷花亭亭玉立。藕是荷花的根,也是百姓餐桌上的時蔬,晉祠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藕根”。每至九月十月,藕根進入成熟期,彼時,採藕人忙碌於荷池之中,那絲絲縷縷的藕香,悠悠飄散在空氣中,成為晉祠夏秋時節獨有的生活雅趣。

  晉祠的稻子亦是聲名遠揚,其種植歷史源遠流長,至遲在北魏時期,這裡已經大量種植稻米。范仲淹曾讚曰:“千家溉禾稻,滿目江鄉田。”寥寥數語,勾勒出彼時晉祠稻浪翻湧、仿若江南水鄉的盛景。歐陽修亦留下“晉水今入併州里,稻花漠漠澆平田”的千古佳句。得益於特殊的地理環境,晉祠鎮諸多村莊,如王郭、長巷、五府營等,村內濕地縱橫交錯,為稻子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稻子成熟,歷經加工,化作粒粒晶瑩的大米,晉祠大米自古便聲名赫赫,被列為貢品。每年九月是晉祠稻子成熟的季節,初秋微風輕拂,稻浪層層起伏,成為晉祠不容錯過的絕美一景,引得無數人駐足觀賞,沉醉其間。

  今晉祠公園東有北大寺村和南大寺村。北大寺村坐擁百畝荷花池,夏季,荷花灼灼,荷葉田田;南大寺村有稻田百畝,金秋時節,稻穗低垂,滿目金黃。二者相映成趣,吸引著八方賓客紛至遝來。而這荷池與稻田,恰是藕香榭與稻花榭命名的靈感來源。

來南昌赴春光
來南昌赴春光
2025-03-26 06:11:34
桃花盛開 春意盎然
桃花盛開 春意盎然
2025-03-26 06:12:34
張掖白塔寺
張掖白塔寺
2025-03-26 06:15:11
一束花的全球綻放
一束花的全球綻放
2025-03-26 06:15:13
寧縣塬梁的杏花開了
寧縣塬梁的杏花開了
2025-03-26 06:15:17
多少人走過了洛陽橋
多少人走過了洛陽橋
2025-03-26 09: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