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電視可以取代巨大的黑色螢幕,但要付出高昂的成本。
儘管透明電視確實令人印象深刻,但它們不太可能很快出現在人們的客廳。三星和LG採取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來實現類似的目標,LG採用的是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幕,而三星則在追求微發光二極體顯示幕(microLED),這兩種技術都還沒有準備好進入其黃金時代。然而,想要瞭解仍需克服的障礙,需要更深入地研究每種顯示技術。
為了用這些材料構建顯示幕,製造廠商會在特定基板上將它們沉積成薄膜。最常用的方法是將發出紅色、綠色和藍色光(RGB)的材料排列成圖案,以創建全彩色圖元的密集陣列。4K解析度顯示幕包含一個3840×2160圖元的矩陣,總計830萬像素,由近2500萬個紅色、綠色、藍色的子像素構成。
屏幕的發光量取決於發送到每個子圖元的電流的時間和數量。因此,通過適當控制這些電流,就可以在螢幕上創建所需的圖像。為了實現這一點,每個子圖元必須電連接到兩個或多個充當開關的晶體管。然而,傳統的電線無法做到這一點,因為它們會遮擋光線,因此需要使用透明(或幾乎透明)的導電線路。
顯示幕有數千條這樣的線路,它們排列成行和列,為每個子圖元提供必要的電連接。晶體管開關也製造在同一基板上。這些元件加起來組成的每個顯示幕都必須使用大量材料。要讓OLED顯示幕看起來透明,就必須精心挑選材料。
導電線路比較容易解決。長期以來,顯示幕行業一直在使用氧化銦錫作為薄膜導體。通常一層這種材料的厚度只有135納米,但卻能讓80%的光線穿透。
晶體管則問題更大,因為用於製造晶體管的材料本身是不透明的。解決方案是盡可能把晶體管做得很小,這樣它們遮擋的光線就最少。雖然大多數液晶顯示幕(LCD)中用於晶體管的非晶矽層價格低廉,但其電子遷移率低,因此用這種材料製成的晶體管尺寸受限。可以用鐳射對這種矽層退火以生產低溫多晶矽,這是一種矽的晶體形式,可以提高電子遷移率並縮小每個晶體管的尺寸。但這個工藝僅適用於小塊的玻璃基板。
面對這一挑戰,透明OLED顯示幕的設計者已經轉向了氧化銦鎵鋅(IGZO)。這種材料的電子遷移率足夠高,可以實現比非晶矽更小的晶體管,這意味著氧化銦鎵鋅晶體管遮擋的光線更少。
雖然這些策略有助於解決透明度問題,但OLED還面臨著其他挑戰。首先,暴露在氧氣或水蒸氣中會損壞發光材料。因此,需要封裝層來覆蓋這些顯示幕的表面和邊緣。因為當兩個面板並排放置時,此層會產生一個可見的間隙,因此無法將一組較小的顯示幕拼接在一起來製造一個較大的顯示幕。想製造一個大的OLED顯示幕,就需要製造一個大的面板。
即使是最好的工程設計實現的“透明”顯示幕也會遮擋一些光線。人們不會把LG的透明電視誤認為是窗戶玻璃,因為螢幕後面的人和物體看起來比直接看時明顯更暗。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LG的原型機的透明度約為45%。
LED顯示幕中的每個圖元由3個LED組成:紅色LED、綠色LED和藍色LED。它很適合高速公路看板或體育場大螢幕中使用的巨型數字顯示幕,因為需要從很遠的距離觀看這些螢幕上的圖像。但這些LED圖元陣列近距離看時很明顯。
另一方面,電視顯示幕只能在一定距離內觀看,因此需要的LED比電源指示燈中使用的晶元小得多。兩年前,這些“microLED”顯示幕使用的晶片尺寸僅為30微米×50微米(一張普通紙的厚度為100微米)。如今,這種顯示幕使用的晶片尺寸不到原來的一半,為12微米×27微米。
這些微型LED晶片遮擋的光線很少,使顯示幕更加透明。中國台灣顯示屏製造廠商友達光電(AUO)最近展示了一款透明度超過60%的microLED顯示屏。
氧氣和水分不會對microLED產生影響,因而不需要封裝,所以可以將較小的面板拼接在一起以製造無縫的較大顯示幕。可以對這種小面板上的矽塗層退火以生產多晶矽,多晶矽的性能比氧化銦鎵鋅更好,因此晶體管可以更小,遮擋的光線更少。
不過,microLED方案有其自身的問題。事實上,這項技術仍處於起步階段,製造成本非常高,需要一些處理才能在整個顯示幕上實現均勻的亮度和
顏色。
例如,單一的OLED材料會顯示出清晰的顏色,但LED則並非如此。LED晶片物理特性的微小變化就會改變它們發出的光的波長,並且這種變化是可測量以及明顯的。製造廠商通常會使用分箱方法來解決這一挑戰,即先測試數千個晶元,然後將它們分組到具有相似波長的分箱中,丟棄不符合所需範圍的晶片。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這些大型數位LED屏幕價格高昂的原因,為了製造它們而生產的許多不符合要求的LED必須被丟棄。
不過,分箱方法在處理microLED時並非真正有效。這些微型晶元很難測試,而且成本非常昂貴,如果必須丟棄太多晶元的話,成本將是天文數位。
相反,製造商會在組裝后測試microLED顯示幕的均勻性,然後對其進行校準,以調整施加到每個子圖元的電流,從而使顯示幕的顏色和亮度均勻。校準過程中會掃描面板上的圖像,然後對控制電路重新程式設計,有時可能需要數千次反覆運算。
然後就是組裝面板的問題。組成4K顯示幕的microLED晶片有2500萬個,每個晶元都必須準確定位並與正確的電觸點連接。
LED晶片最初是在藍寶石晶片上製造的,每個晶片只有一種顏色的晶片。在將這些晶片應用在面板背板之前,必須將它們從晶片上轉移到載體上進行臨時固定。中國臺灣的microLED公司錼創科技(PlayNitride)開發了一種製作大型拼接顯示幕的工藝,其晶片之間的間距小於2微米。定位這些微小晶元的工藝的產率超過99.9%。但即使在99.9%的產率下,4K顯示幕中仍可能存在約2.5萬個有缺陷的子圖元。它們可能位置不正確,導致沒有電接觸,也可能圖案中放置了顏色不正確的晶元,或者子圖元晶元有缺陷。雖然這些缺陷有時可以糾正,但這樣做只會增加原本就已很高的成本。
microLED還會是平板顯示幕的未來嗎?《8K顯示器簡訊》(The 8K Monitor)的編輯鮑勃•雷克斯(Bob Raikes)說:“我認識的每一位顯示幕分析師都認為,microLED應該是‘下一個熱門’,因為它們的亮度、效率、顏色、視角、回應時間和使用壽命都非常出色。然而,要將它們推向市場仍然有巨大的實際障礙。蘋果是所有公司中財力最雄厚的,但在投資了數十億美元之後,卻放棄了microLED,至少目前是這樣。這表明,面向消費市場的大規模生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目前,雖然microLED技術有一些明顯的優勢,但OLED更具成本效益,在透明顯示幕的實際應用中處於領先地位。
友達光電的60英寸透明顯示幕由拼接面板製成,在2024年5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約瑟市的國際信息顯示學會顯示周(Display Week)上獲得了最佳MicroLED技術大眾選擇獎。中國京東方科技集團在2024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展示了49英寸透明OLED顯示幕。
這些透明顯示幕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它們極其昂貴。只有LG的透明OLED顯示幕被宣佈為商業產品。雖然目前還沒有發佈價格或上市日期。但是,考慮到不透明版本已經非常昂貴了,不難猜測它的價格會很高。例如,LG高端77英寸OLED電視的定價為4500美元。
得益於無縫拼接,透明microLED顯示幕可以比OLED顯示幕更大,但其生產成本也更高,尺寸也大很多,這反映在了價格上。例如,三星不透明的114英寸microLED電視售價為15萬美元。我們可以合理地預期,透明版本的價格會更高。
了解了這些價格,你必然會有一個疑問:透明顯示幕的實際應用是什麼?
不要指望這些顯示幕會像電視一樣出現在大眾的客廳里。價格高昂並不是唯一的原因。畢竟,誰也不想在看《沙丘》的時候在背景中看到自己的書架。因此,LG在2024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展示的透明OLED電視包括了一個“對比層”,其本質上是一塊黑布,可以根據需要展開並覆蓋顯示幕的背面。
透明顯示幕可以放置在桌面上,但不是為了讓你透過它來觀看,而是讓攝像頭可以放置在顯示幕後面,在你直視螢幕的同時捕捉你的圖像。這可以説明你在Zoom視頻通話期間保持眼神交流。一家名為維奧(Veeo)的公司在2024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展示了該產品的原型,並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售價約3000美元的30英寸版本和售價約8500美元的55英寸版本。維奧的產品採用了LG的透明OLED技術。
透明螢幕已經被用於標牌和其他公共信息顯示幕。LG在韓國首爾新的高速地下列車車廂的窗戶上安裝了透明的55英寸OLED面板,這些列車是Great Train eXpress系統的一部分。乘客可以在這些顯示幕上瀏覽地圖和其他資訊,也能在需要的時候看清楚外部情況。
LG透明面板也在鬥山山貓(Doosan Bobcat)E35e挖掘機樣機上得到了應用。這種觸摸顯示幕可以作為操作員的前窗或側窗,用於顯示重要的機器數據或顯示車輛所安裝攝像頭的即時圖像。這種透明顯示幕的功能類似於某些飛機擋風玻璃中的平視顯示器。
因此,儘管較大的透明顯示幕引人注目,但其初期階段的應用更有可能是機械操作員、公共娛樂、零售標牌以及汽車擋風玻璃所使用的顯示幕。早期消費者可能會承擔開發大規模生產流程的成本,這反過來可能會推動價格下降。但是,即使成本最終達到合理水準,普通消費者是否真的希望家中有一台透明電視仍有待觀察,這與設備本身不同,設備本身的意義並不在於此。
作者:Alfred Po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