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吸入製劑賽道:從慢阻肺到哮喘,應用領域的拓展與挑戰
更新于:2025-03-26 11:11:37

近年來,吸入製劑憑藉起效快,不良反應少,生物利用度高等優點,受到廣泛關注和應用,市場正在快速崛起。作為直接作用於呼吸系統的創新給藥方式,吸入製劑正逐漸成為治療慢性呼吸疾病的關鍵手段。

本文基於葯融諮詢發佈的中國呼吸吸入製劑行業報告《吸入製劑壁壘高玩家少,國產替代空間廣闊》部分內容,將深入探討吸入製劑在呼吸系統疾病中的應用領域,特別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哮喘,分析其在疾病管理中的作用、挑戰與未來趨勢。

吸入製劑主要用於呼吸系統疾病。當前吸入製劑產品治療領域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統疾病,如COPD、哮喘等。隨著應用的拓展,吸入製劑也逐漸用於神經系統、心腦血管系統及內分泌系統等疾病。

吸入製劑應用領域

慢性病是嚴重危害我國居民健康的一類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是典型的慢性病。呼吸系統疾病與空氣污染、吸煙等密切相關,慢性呼吸疾病在2021一年多1.7億人,預計在2030年將達到1.9億人。

中國典型慢性疾病患病人數(單位:百萬)

圖片來源:藥融諮詢《吸入製劑壁壘高玩家少,國產替代空間廣闊》

1. 吸入製劑主要用於呼吸系統疾病——COPD

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異質性肺部病變,其特徵是慢性呼吸系統癥狀(呼吸困難、咳嗽、咳痰),原因與氣道異常(支氣管炎、細支氣管炎)和(或)肺泡異常(肺氣腫)相關,通常表現為持續性、進行性加重的氣流阻塞。COPD也是我國最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病率高,疾病負擔重。2018年王辰院士牽頭的“中國肺健康研究院”顯示我國40歲以上人群中COPD發病率達13.7%,較鍾南山院士2007年報導的8.2%高出5.5%。

中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人數(2016-2030E)/單位:百萬例

中國COPD總患病人數約1億人。COPD患者每年發生0.5~3.5次急性加重,是COPD患者的首位死亡因素。2013年我國COPD總死亡人數為91萬,單病種排名第三,佔全球慢阻肺死亡總人數的31.1%。其影響因素眾多,也與早期防控和規範化治療不到位密切相關。

中國COPD診斷率僅為27.2%,而美國診斷率為68.9%。中美之間COPD控制率差距也十分顯著,中國為21.2%,而美國為58.5%。中國COPD仍有較大的未滿足臨床需求。

(1)慢阻肺穩定期常用吸入藥物

COPD常用吸入藥物主要包括支氣管舒張劑(β2受體激動劑、抗膽鹼能藥物)、吸入糖皮質激素、複方製劑聯合治療等。

① 支氣管舒張藥物

短效β₂受體激動劑: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這些藥物能迅速舒張支氣管,緩解呼吸困難癥狀。

長效β₂受體激動劑:如福莫特羅、沙美特羅等,這些藥物作用時間較長,適用於長期治療。

短效抗膽鹼藥:如異丙托溴銨,也是常用的支氣管舒張藥物。

長效抗膽鹼藥:如噻托溴銨,對於長期控制慢阻肺癥狀有較好效果。

② 糖皮質激素

糖皮質激素如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長期、規律吸入適用於重度和極重度且反覆急性加重的慢阻肺病人。它們能減少急性加重次數、增加運動耐量、改善生活品質。但需注意,單獨吸入糖皮質激素不能阻止FEV(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的下降趨勢,還可能增加患肺炎的風險,因此通常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

③ 聯合製劑

臨床上常使用糖皮質激素加支氣管舒張劑的聯合製劑,如布地奈德加福莫特羅、沙美特羅加氟替卡松等。這種聯合製劑能更好地控制慢阻肺癥狀,減少藥物副作用。

④ 其他藥物

磷酸二酯酶-4抑製劑:如羅氟司特,能減輕氣道炎症,改善患者癥狀。

甲基黃嘌呤:如茶鹼類藥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擴張支氣管,改善穩定期慢阻肺病人癥狀。但有效性和耐受性劣於長效的支氣管擴張劑。

祛痰葯和抗氧化劑:如鹽酸氨溴索、乙醯半胱氨酸羧甲司坦、N-乙酰半胱氨酸等,這些藥物能降低疾病急性加重次數。

(2)慢阻肺患者吸入裝置個體化選擇

COPD吸入裝置的個體化選擇需要考慮患者健康狀態、使用裝置的能力、最大吸氣流速、手口協調操作能力、可及性價格等各方面因素,其中以患者使用裝置的能力、吸氣流速和手口協調操作能力最為重要。

2. 吸入製劑主要用於呼吸系統疾病——哮喘

支氣管哮喘(BA)是一種氣道慢性炎症為基本特徵的異質性疾病,由多種細胞及細胞組分參與,包括結構細胞、功能細胞及其細胞因數等。臨床表現為反覆發作的喘息、氣急伴或不伴胸悶、咳嗽、多痰等癥狀,多在夜間和(或)清晨發作,同時伴有氣道高反應性和可逆的氣流受限,隨著病程的延長可發生氣道重塑。

2020年中國哮喘患者高達6470萬人,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7810萬人,增長率基本保持穩定。中國哮喘患者診斷率僅有28.8%,超過七成患者未被診斷,且治療率僅有28.3%。

中國哮喘患病人數(2016-2030E)/單位:百萬例

對比美國哮喘患者46.7%及40.0%的診斷率及治療率,我國哮喘患者的診斷率及治療率都有待提升,具有較大用藥需求。

中國及美國哮喘診療現狀(2021年)

哮喘常用藥物及選擇:

哮喘治療目標在於達到哮喘癥狀的良好控制,維持正常的活動水準,同時盡可能減少急性發作和死亡、肺功能不可逆損害和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的風險。治療哮喘的藥物可以分為控制藥物和緩解藥物,以及重度哮喘的附加治療藥物。

控制藥物:需要每天使用並長時間維持的藥物,這些藥物主要通過抗炎作用使哮喘維持臨床控制,其中包括ICS、LABA、全身性激素、白三烯調節劑等。

緩解藥物:又稱急救藥,這些藥物在有癥狀時按需使用,通過迅速解除支氣管痙攣從而緩解哮喘癥狀,包括速效吸入和短效口服β2受體激動劑、吸入性抗膽鹼能藥物、短效茶鹼和全身性激素等。

重度哮喘附加藥物:主要為生物靶向藥物,如抗IgE單克隆抗體、抗IL-5單克隆抗體、抗IL-5受體單克隆抗體和抗IL-4受體單克隆抗體等,其他還有大環內酯類藥物等。

3. 吸入製劑在其他領域的應用

除了呼吸系統疾病外,吸入製劑還逐漸應用於神經系統、心腦血管系統及內分泌系統等疾病的治療。例如,某些神經性疾病可通過吸入給藥方式直接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可通過吸入製劑改善血液迴圈和心肌功能;內分泌系統疾病患者則可通過吸入給藥方式調節激素水準。這些應用領域的拓展為吸入製劑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結語:

吸入製劑以其獨特的給藥方式和顯著的療效在呼吸系統疾病的治療中佔據重要地位。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和臨床需求的增加,吸入製劑的應用領域逐漸拓寬,為更多患者帶來了福音。未來,隨著新藥物的研發和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吸入製劑將在醫學領域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