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症”已經成為現代人健康的三大威脅,許多人深受其害。眾所周知,這類疾病多數與飲食習慣緊密相關。那麼,我們如何通過飲食管理降低血糖、控制血脂並降低血壓呢?這個問題引發了廣泛的探討。網路上流傳著冷飯有助於降低血糖和改善腸道健康的說法,真相究竟如何呢?
唐女士,一位50歲的中年婦女,同樣對此問題存有疑問。作為一位糖尿病患者,她平時依靠藥物來控制血糖水準。近期,由於工作繁忙和不規律的生活習慣,她出現了頭暈和舌根發硬的癥狀。
感到情況不妙的唐女士立刻前往醫院就診。檢查結果顯示血糖尚可,但血壓高達185/100mmHg。醫生安排了顱腦CT檢查,發現腦部有多發性缺血灶,隨即安排她住院接受治療。
在臨床上,“三高”疾病常常相互關聯;糖尿病患者出現高血壓或血脂異常是常見的現象,這往往與胰島素過高導致血脂升高有關,進而增加了動脈硬化和血壓上升的風險。
入院後,唐女士接受了動態血壓監測和心臟彩超等一系列詳細檢查,最終確診為:1.腔隙性腦梗塞;2.2型糖尿病;3.高血壓(3級,高危)。隨後,醫生為她進行了降糖、降壓、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改善腦部循環的治療,一周后順利出院。
出院后,唐女士對飲食格外注意,開始在網路上關注一些健康博主,學習控制血糖和血壓的飲食方法。在一次隨訪中,她詢問醫生是否可以通過吃冷飯來降低血糖,因為聽說過冷飯對腸道健康也有益。
鑒於唐女士長期胃腸狀況不佳,醫生解釋雖然冷米飯確實有利於降血糖並且對腸道健康有一定説明,但對於脾胃虛弱、胃腸功能不強的人來說,並不適合經常食用。如果確實需要冷米飯的這些益處,完全可以選擇其他食物替代。
唐女士內心充滿疑惑:既然冷飯有助於降低血糖並維持腸道健康,為何又不能食用呢?接下來讓我們深入瞭解下冷飯的作用機理。
研究顯示這是有可能的。
一旦米飯冷卻,其中的抗性澱粉含量顯著增加。這種物質不會被小腸吸收,從而有效控制血糖水準。
抗性澱粉屬於回生澱粉,是在老化過程中由直鏈澱粉分子形成的穩定結構。它不僅可以調節參與脂肪生成、膽固醇代謝及脂肪酸氧化過程的轉錄因數表達,還能通過影響肝臟糖代謝途徑來降低血糖。此外,它還能修復受損的胰腺細胞,提高胰島素敏感性。
除了降低血糖,抗性澱粉還參與了膽固醇代謝過程,有助於減少血液中甘油三酯的水準。研究表明,通過短鏈脂肪酸的產生,抗性澱粉還可以維護結腸健康。
冷飯屬於生冷食物,對於消化系統較弱的人群可能帶來不適。
從現代醫學角度看,過量攝入生冷食物會抑制消化液分泌,減弱胃部的殺菌能力和身體的抵抗力,易引發消化不良和胃腸道疾病。
同時,生冷食物在存放過程中容易受到細菌污染。特別是如果冷飯未正確保存,就有可能被大腸桿菌等有害細菌污染。對於本來胃腸功能就弱的人來說,這將加劇健康風險。
中醫理論中提到的“發物”概念強調了飲食忌口的重要性。脾胃虛寒、胃腸功能不佳的人應避免食用生冷食物以免加重癥狀。
日常生活中,許多其他食品也富含抗性澱粉,更適合胃腸功能較弱的人群食用。值得一提的是,加熱后的冷飯抗性澱粉含量甚至比冷卻前還低,因此重新加熱冷飯並無太大必要。
除了冷飯外,許多天然食品中也含有豐富的抗性澱粉,適當攝入這些食品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目前的研究已經較為成熟,甚至有嘗試將這些物質添加到零食類食品中以減低其升糖指數。
所以除了冷飯之外,我們還有許多其他選擇。那麼生活中哪些食品富含抗性澱粉呢?
除冷飯外,自然穀物、種子以及薯類食物都含有豐富的抗性澱粉,這些都有助於降低血糖和維護腸道健康。
例如,未成熟的青色香蕉抗性澱粉含量極高,成熟的黃色香蕉也含有相當比例的抗性澱粉。還有馬鈴薯和蕎麥粉也是很好的抗性澱粉來源。
針對唐女士這樣的“三高”患者,建議採取低鹽低脂飲食,多攝入升糖指數低且有助於降糖的食品。儘管冷飯滿足這些需求,但考慮到她的胃腸狀況,不建議常食用。可以選擇其他抗性澱粉含量高的食物來説明控制血糖和維護腸道健康。
綜上所述,雖然冷飯對抗性澱粉含量較高,具有輔助降低血糖和保護腸道健康的潛力,但其並非不可替代。大家不必過於追求食用冷飯,而是應該根據個人健康情況合理選擇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