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一句話叫:“有錢難買老來瘦。”
60歲的李伯對此話深信不疑,對自己的體重一直嚴加控制。
但近2個月以來,李伯突然瘦了20斤,且還伴有吞咽苦難,吃不下東西的癥狀。
家人覺得不對勁,便立即帶李伯上醫院檢查。原來,林伯吃不下東西、暴瘦是因為食管里長出了腫瘤。
相對於肥胖,生活中大部分的老人都更傾向於“瘦”。但要留意的是,老人體重突然下降得厲害,要留意身體是否出現了問題,因為體重突然下降,有可能是疾病發出的信號。
體重突然下降,警惕以下3個風險
首先,不論是哪一種惡性腫瘤,患者都會表現出體重突然的下降,尤其是消化系統的惡性腫瘤,消瘦程度更明顯。
大腸癌患者除了體重下降以外,還伴有便血、大便習慣改變等癥狀。此外,如果自身患有胃潰瘍或是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人群,體重突然消瘦,更要留意胃癌找上門。
其次,糖尿病是老年人的常見病,而消瘦、乏力、精神倦怠等就是該病的主要癥狀,如果體重下降得非常快,也要留意是否病情發生進一步惡化。
最後,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也會出現體重下降的表現,消瘦乏力是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的早期表現,後期則會出現低血壓、皮膚黏膜色素沉著等癥狀;結核病的常見癥狀除了低熱、除了偷汗,逐漸消瘦也是結核病的主要表現,所以結核病患者體重也會下降。
體重可以作為衡量身體健康的一個標準,如果在短期內突然發生體重下降速度過快,一定要留意是否身體出現了問題,尤其是老年人的體重,對於鑒別身體是否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年過50,中老年人體重有一個健康演算法
健康的體重需採用體質指數來衡量,計算公式是:體質指數=體重(公斤)÷身高(米)÷身高(米)。
給大家舉個例子,若你的體重為60公斤,身高為170米,那麼你的體質指數就等於:60/1.7/1.7,結果大約為20。
根據中國營養協會建議,老年人的體質指數最好保持在20—26.9公斤/(米)2範圍內。
如果小於20公斤/米的平方,說明體重偏低,會有營養不良、跌倒、乏力等風險,如果大於26.9公斤/米的平方,說明體重過高或肥胖,會有“三高”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想要保持健康的體重,吃是關鍵。那麼,老年人究竟應該怎麼吃才能保持健康的體重?
吃得豐富,注重蛋白質的攝入
肌肉對於老年人來說非常重要,不僅對體內葡萄糖代謝有著異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對於抵抗力、骨鈣、骨密度等都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老年人一旦出現肌肉減少的情況,也就意味著體重減輕,會帶來非常多的風險,而蛋白質攝入不足會直接導致肌肉的丟失。所以保持一定的蛋白質攝入量,是保證肌肉的關鍵。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付萍教授曾表示,為了保證膳食中能夠攝入充足的蛋白質,保證健康的體重,老年人每天的蛋白質攝入量不應少於每公斤體重1克,老年人體質指數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超過26才需控制體重,所以吃夠蛋白質的量是保證肌肉的關鍵,也是保證健康體重的關鍵。
有腎病的老年人,雖然需要限制蛋白質的攝入,但並不是不吃蛋白質,而是盡量選擇優質的動物蛋白,減少植物蛋白的攝入。
單純靠食物來提高體重也不行,這樣子很容易出現體重過高甚至肥胖,適當的運動對於保持健康的體重也是非常重要的。
懂得吃,也要動得妙
對於老年人而言,多做抗阻力運動對保持健康體重有著一定的作用,比如騎單車、拉彈力帶等,但是老年人做運動時,應當循序漸進,尤其是一些患有骨關節疾病的老年人,需要格外小心。
體重可以間接反映身體是否健康,突然的暴瘦或是增胖都是不好,尤其到了老年,身體各個器官功能下降,新陳代謝也減慢,嚴格控制體重,對於老年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資料:
[1]. 孫清廉.老人消瘦應及時查隱患.[J].健康指南:醫療保健服務.2014(09):26
[2].吃夠肉蛋奶 老人才健康[J].健康文摘報.2015-08-1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