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者對高性能電動車司空見慣,一些追求特立獨行的用戶開始尋找新“玩具”,高性能燃油車再次映入我們的眼簾,首先是保時捷宣佈重新開發燃油718的繼任者,賓士宣佈繼續研發V8和V12,凱迪拉克也將自家的V8車型Blackwing帶入國內,這意味著最近幾年,市面上依舊會出現不少的燃油大玩具,那麼一台V8發動機就能帶來樂趣嗎?凱迪拉克的CT5-V Blackwing開起來怎麼樣?下面我們來詳細分析。
V8的加速能力如何?
凱迪拉克CT5-V Blackwing就是一款升級的CT5車型,在國內,CT5搭載了2.0T四缸發動機,而Blackwing將機艙內的氣缸數量翻了一番,塞進一台6.2L機械增壓的V8發動機,代號為LT4,這其實就是雪佛蘭科爾維特6.2L LT1發動機的機械增壓版本。
使用了比傳統鋁製氣缸蓋更堅固的Rotocast A356T6鋁製氣缸蓋,以及輕質鈦進氣門、鍛造粉末金屬鋼連桿、鍛造鋁活塞,這些零部件可以保證發動機的剛度,同時採用賽車上常見的雙油泵乾式油底殼潤滑系統,激烈駕駛時保證發動機的潤滑。
相較於自吸版本,LT4使用了一個1.7L的伊頓TVS增壓器。雖然比第六代科爾維特ZR1上使用的2.3L增壓器更小,但新款的轉速更快,達到5000 rpm,因此可以更快地產生增壓壓力,帶來接近自然吸氣的動力感受。
發動機功率達到668馬力,峰值扭矩893Nm,0-96km/h的加速時間為3.4秒,在如今的新能源時代,這個數據並不亮眼,但高速表現讓一眾電車望塵莫及,在不限速的高速上,車速可以達到336km/h,當然日常駕駛難以發揮。
日常使用感受如何
CT5-V Blackwing標配了米其林Pilot Sport 4S輪胎,可以提供足夠的抓地力,這款輪胎也適合日常代步,MagneRide 4.0電磁減震器經過多代的更迭,讓車輛在舒適性和靈活性之間達到平衡點,在破損顛簸的路面上行駛,不會讓人感到背部疼痛,這是美式高性能車特有的優點,在轉彎時也不會感到笨拙,週末還可以到附近的山路上去跑一跑,在低速模式下,CT5-V Blackwing足夠靈活。
作為一款適合日常駕駛的汽車,從海外媒體的測試來看,CT5-V Blackwing要比同級別的寶馬M3和奧迪RS5更舒適,開起來更簡單,而且低速時出奇地安靜,凱迪拉克在打造高性能車時沒有忘記品牌本質,那就是豪華感,只有在猛踩油門時,才能感受到機械增壓V8發動機的存在,包括一絲進氣的貓叫聲和轟隆隆的排氣聲。
運動桶形座椅對身體的支撐更足,座椅重心比普通的CT5低,但與懸架類似,座椅比寶馬M3舒適,對於腰和臀部更友好。
激烈駕駛存在問題
當然這款新車也存在缺點,首先尺寸偏大,車長4940mm,軸距達到2946mm,後排空間大,但對於高性能運動轎車來說,更長的軸距會降低靈活性,寶馬M3的車長只有4803mm,軸距為2857mm。同時大車意味著笨重的身軀,凱迪拉克的重量達到1870kg,比寶馬重了130kg。
在賽道上或者狹窄的山路中激烈駕駛,可以感受到明顯的車身側傾和重量轉移,比寶馬M3更笨重,米其林輪胎也會發出吱吱聲,提醒駕駛者,這已經是車輛的極限,對於駕駛愛好者來說,10AT變速箱也是限制因素之一,更多的檔位更適合高速巡航,而不是在山路中玩樂,當然凱迪拉克也提供了6速手動擋可選,適合喜歡手動擋的玩家。
凱迪拉克CT5-V Blackwing的另一個問題就是轉向,這是需要可以改進的地方,轉向有時很重,而且指向模糊,尤其是在較窄的道路上,這意味著很難做到指哪打哪,當然凱迪拉克也留了一手,準備了選裝的Precision套件,其懸架和輪胎進行了改進,可以提升轉向手感。
CT5-V Blackwing保留了基礎的資訊娛樂系統,但對於賽道駕駛,專門內置了性能數據記錄器(選配),考斯沃斯開發的系統可以記錄賽道跑圈視頻和數據,只需將儲存卡插入方向盤左側的插槽即可,在駕駛時,屏幕上還有單圈計時器,可以比較單圈時間。
選車偵探觀點:凱迪拉克CT5-V Blackwing在塞進一台V8發動機後,加速感受和後段的動力儲備接近跑車,336km/h的極速比肩蘭博基尼和法拉利,機械增壓V8的貓叫聲足以吸引大批路人,但相較於寶馬M3等對手,CT5的尺寸更大,V8發動機放在車頭影響了配重,在狹窄的彎道中,轉向手感和靈活性有所欠缺。大家覺得凱迪拉克引入的CT5-V Blackwing有市場嗎?歡迎討論。
校對 任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