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展開探討之前,我們需要明確一個概念:所謂意義,到底是什麼?在日常生活中,意義是一種我們主觀上的判斷,它往往關乎價值或目的,我們賦予事物的意義,其實是我們人類思維模式中的一部分,是我們在理解世界、判斷事物時的獨特方式,比如說太陽的升起對於人類來講是有意義的,因為它為人類提供了光明和溫暖。
從這方面來講,如果我們說宇宙“有意義”,就隱含了一個前提——這個意義,是由人類賦予的,在此前提下,如果要問,假如沒有人類,宇宙還有意義嗎?那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畢竟對於人類來講,自身都不存在了,也就沒有什麼所謂的意義可言。
然而宇宙的存在,並不需要人類所賦予的意義,實際上,宇宙原本就沒打算有人類,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接著看。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從大約138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開始,宇宙經歷了一系列膨脹、冷卻、星系形成、恆星誕生、行星出現等等過程,地球則形成於大約45.5億年前,而在地球演化的漫長時間里,人類的歷史也就只有幾百萬年。
由此可見,與宇宙的歷史相比,人類的歷史可以說是短暫得不值一提,換句話來講就是,在宇宙歷史的絕大部分時間里,都沒有人類存在。
另一方面來講,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式,都是宇宙演化過程中的偶然產物,在過去的日子里,地球上曾經發生過無數次諸如小行星撞擊、超級火山噴發、氣候劇烈變化等等災難,生命也因此從未一帆風順地發展,而是在一系列偶然的事件不斷地演化。
實際上,人類的出現,其實也是從無數個基因突變、物種競爭和生態演化中得出的一個隨機結果,我們完全可以相信,如果再來一次的話,地球的歷史很可能會走出另一條路徑,而在那個世界里,像人類這樣的智慧生命或許就不會出現。
也就是說,假如地球上沒有人類,太陽照常會升起,星星依舊會在夜空閃爍,地球也仍然會圍繞太陽轉動,而其他的生命或許會在這個星球上演繹它們的故事,雖然我們無法預料這些生命是否能演化到類似於人類的認知水準,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們的出現並不會改變宇宙的運行規律,宇宙依然會繼續按照它自己的方式運行。
而從巨集觀角度來看,宇宙的龐大超乎我們的想像,僅僅是在可觀測宇宙中,就有上萬億個星系,基本上每個星系都有上千億顆恆星,其中圍繞恆星的行星數量,更是比恆星只多不少,而人類在宇宙中唯一的家園——地球,卻只是宇宙中多得難以計數的行星之中的一員。
這也就意味著,在如此浩瀚的宇宙中,地球其實是一種極為渺小的存在,毫不誇張地講,對於宇宙來講,地球渺小得猶如一粒微塵,有沒有地球其實都無關緊要?,至於地球上的人類,那就更不用說了。
因此可以說,宇宙原本就沒打算有人類,實際上,人類的出現,只是宇宙中一次微不足道的、可有可無的偶然事件,至於宇宙本身,則有著它自己的運行規律,它並不依賴於人類的存在,也不需要人類去“見證”或“理解”,更不需要人類所賦予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