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代人都要面臨養老的難題,只是每一代人的難度不一樣罷了。
身處非老齡化的年代,養老還是比較輕鬆的。而身處嚴重老齡化的年代,養老就比較困難了,畢竟到處都有老人需要養老,整體的壓力就很大了。
臨近退休,要想做到高品質養老,避免晚年受苦,這10個準備很重要。
01
要有一筆養老存款。
到手的錢,才真正屬於自己。而沒有到手的錢,哪怕別人說得天花亂墜,也未必屬於自己。
對於普通人來說,自己所能掌握的,就是兜里邊的存款。有多少存款,就能過多好的生活。存款是一個燙鬥,可以燙平99%的問題。
未來,絕大多數中老年人都只能陷入到養老內捲當中。養老內卷比拼的,就是誰擁有的錢財比較多,誰才能獲得自己需要的資源,不至於苦巴巴過日子。
02
在城裡,有一套房子。
現階段,不論到哪個地方租房,房東都不會把房子租給上了年紀的老人。
原因很現實,怕上了年紀的老人死在房東的房子裡邊。可見,要想晚年安穩,就必須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解決了衣食住行中最要命的“住”的問題。
不要提前把房子轉到子女的名下。轉到子女名下的房子,也就不屬於自己了。倘若子女選擇拋棄老人,那老人就真的無依無靠了。
03
具備一定的養老保障。
為什麼要鼓勵年輕人拚命考公考編,到公家單位上班?就是因為公家單位的保障好。
公家單位的保障,不僅有工作穩定的保障,還有養老收入穩定的保障。每個月都有穩定、高額的退休金,誰不渴望呢?
身為父母,要盡量鼓勵子女考公考編,這對於現階段的普通家庭來說,是唯二之一的出路。吃公家飯,畢竟比吃私人飯要好。
04
跟老伴處好關係。
有道是“年少夫妻老來伴。”
年輕的時候選擇結婚,最大的目的,就是希望晚年的時候有人相伴。有人陪伴自己身邊,跟沒有人陪伴自己身邊,差距可就太大了。
沒有老伴的晚年,容易孤獨終老。這種孤獨,並不是常人可以忍受的。生活品質,會在孤苦的過程中,大幅度降低。
05
不要跟子女住一塊。
大部分父母都存在一個思維誤區——跟子女住在一起,讓雙方的感情更濃厚。
從現實的角度來說,父母跟子女會存在嚴重的“代溝”,也就是觀念衝突。總是低頭不見抬頭見,早晚有一天會鬧出嚴重的矛盾。
特別是子女成家立業後,有了他們的婚姻和家庭,跟父母的家庭更加格格不入。跟子女分開住,才是最好的選擇。
06
依舊維繫現存的人脈。
在人情社會,人脈始終是比較重要的。
前些年,醫院的床位滿了,可鎮上的陳大伯,就是通過個人的關係,搞到了醫院的一個床位,由此度過了最危險的時期。
這裡談到的人脈,是可以給自己帶來説明的朋友、同事、下屬、門生等等。有作用的,才是人脈。沒有作用的,就是陌生人。
07
保重身體,不要硬扛。
所謂“歷經世間多少事,方知平安值千金。”
經歷的事兒多了,才知道身體健康比錢財更重要。更何況,現階段的醫療資源昂貴,生一場大病,就有可能搞垮一個家庭。
人老了,就不要透支身體,也不要熬太多了,該休息的時候就休息,該放鬆的時候就放鬆。勞逸結合過日子,才是長久之道。
08
多出去走走,保持開朗心境。
一部分中老年人在退休后,都會變得性格孤僻,愈發暴躁,缺乏一定的積極性。
所有的性格孤僻、暴躁,缺乏積極性,都跟“閉門不出”的行為有關。把自己關在家裡,不接觸外邊的人與事兒,心境會愈發糟糕。
有時間,那就多出去走走,多出去旅遊,見識不同的人與事兒,相信整個人的心境會開朗許多。
09
不管他人事,輕鬆過日子。
古人有言:“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作馬牛。”
子女後人,自然有他們的命數和福氣。身為長輩,就該尊重他們的選擇,尊重他們的命運,也就不要管太多了。
管太多,既傷神,也費力,還會影響跟子女後人的關係,百害而無一利。與其管太多,不如各安本分,自己過好自己的小日子,讓矛盾最小化。足矣。
10
擦亮雙眼,遠離騙局。
在老齡化的大環境裡邊,只會湧現出越來越多的騙局和套路。這些騙局和套路,專門用來收割老年人。
比如一個養老專案,老人把錢財投入其中,很快項目的負責人就捲款跑路了。到那時候,哭都沒有眼淚,只會賠了夫人又折兵。
人到晚年,不要相信任何人,也不要相信什麼專案,現階段就沒有“正收益”的專案,只有各種騙局和套路,專門收割低認知的老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