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夏日炎熱逐漸消退,秋季美食紛紛亮相,包括螃蟹、月餅以及象徵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等。你是否發現自己的胃口突然大增了呢?可能你已經不知不覺中攝入過多熱量了!
盲目地在秋季增重可能會抵消整年的減肥努力。中醫認為肥胖多與“濕”有關,那麼究竟誰需要控制體重,增重時需要注意些什麼?又有哪些祛濕減重的好方法呢?我們採訪了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巴明玉。
在考慮增重之前,先計算一下腰臀比。
判斷一個人是否肥胖,常用的標準是BMI指數(體質指數),即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如果數值在20-25之間,視為健康體重;超過30則為肥胖,超過35則屬於重度肥胖,這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
但是,巴明玉主任提醒,BMI並非萬能標準。它有兩個主要缺陷:首先,它無法區分脂肪和肌肉的比例,對於肌肉比例較大的人會有偏差。其次,BMI不反映脂肪的分佈情況。例如,四肢細但腹部脂肪堆積的人,健康風險更大。腰臀比是一個更準確的評估中心性肥胖的指標,計算方法是腰圍除以臀圍,男性理想範圍為0.85至0.9,女性為0.67至0.8,比率越低表示身體越健康。
增重不等於無節制的大吃大喝
以下三類人群應特別注意
夏天人們往往消化能力減弱,秋季飲食應以生津潤燥、滋養身體為主,減少辛辣煎炸食物的攝入。若補得過猛,腸胃可能承受不起而“罷工”,表現為腹脹、腹痛、腹瀉或便秘等癥狀。
對於以下三種胃腸功能較弱的人群來說,過度滋補反而可能導致不適。
1. 體重超標者:這類人群不適合秋季額外進補,盲目增重會增加健康風險。
2. 脾胃虛弱者:厭食、容易腹脹的人應謹慎增重,以免增加脾胃負擔。推薦使用茯苓、芡實、山藥等健脾益胃的食材。
3. 老年人和兒童:他們的消化力相對較弱,應選擇易消化且營養豐富的食物。
中醫減肥強調祛濕
巴明玉指出:“中醫減肥過程中,祛濕是核心。”臨床發現,肥胖者通常體內有“濕”,如脾虛濕盛、濕熱或寒濕體質等。體內濕邪過多會導致痰濕瘀滯,影響經絡運行,引起浮腫、肥胖和乏力等癥狀。
現代人因生活節奏快、飲食不規律等因素導致脾氣不足、脾失健運、濕濁內生等問題。她強調,中醫減肥需根據個人體質定製治療方案,特別是針對糖尿病、高血壓和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更需從成分分析、體質調理、飲食干預等多方面進行綜合管理,並結合中藥、針灸、埋線、拔罐等方法來控制體重。
推薦兩款簡單有效的減肥方
1. 按摩或艾灸:足三裡、豐隆穴、陰陵泉各穴位每次約20分鐘。
2. 茶飲方:濾脂茶—荷葉、薏米、決明子、山楂、紅小豆各取15~30克,加水煮開后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