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真的是件好事嗎?活到多少歲算足夠?達到這個年齡才算有福氣
更新于:2025-03-26 07:26:45

“長壽真的是福嗎?”

這是小九在某乎上看到的一則熱議話題,其中一段網友的討論讓人印象深刻。

@wml:我同學的奶奶當年90多歲,不能自理,老年失智小腦萎縮。沒有保姆接他家的活兒,他爸爸只能不上班侍候老人。當年同學隱晦的和我說,希望自己的奶奶早點去世。我當時覺得他太可怕了,怎麼這麼殘忍!但後來他和我說,他爸媽年過半百,都要離婚了,因為父親照顧奶奶沒有收入,老人天天晚上不睡覺大喊大叫,引得鄰居投訴。還會故意在床上大小便,抹排泄物在被褥甚至牆上,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了的,家裡經濟壓力全靠媽一個人。後來我也不知道說什麼好了,畢竟我沒經歷過這種事,無法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指責他。

一、老人活的時間久,是福還是禍?

長壽一直是一個經典的人生追求目標,但時至今日,許多長壽老人的現實狀況卻引發了人們的深思:活得越久真的越好嗎?

一方面,隨著老年人身體機能逐漸退化,各種慢性病接踵而至,長期的病痛折磨對他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很多老人甚至需要長期臥床,嚴重的可能無法自理,給家人帶來了無盡的拖累,老人越長壽反而越無助。

另外,隨著時間的推移,老人的親友也可能因時間或距離的原因而疏遠,導致他們形單影隻。儘管有兒女,但年輕人可能要忙於工作和社交,無法長期陪伴,這使得老人心事無人訴說,長期被忽視和疏遠,久而久之也會導致內心的孤獨感。

但是,我們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地說老人活得久是福還是禍。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對待老人,如何讓他們在晚年享受到真正的幸福與尊嚴。社會的關愛、家庭的溫暖以及個人的積極心態,都是決定老人晚年生活品質的重要因素。

二、究竟能活到多少歲才算長壽?

每個人對於長壽的理解都有所不同,根據世衛組織的定義,長壽指的是年齡超過平均壽命以上的人。但由於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平均壽命有所差異,加上有人認為長壽不僅要活得長,還要健康且生活有品質,所以長壽的定義受多方面的影響。

那麼,多少歲可以被認為是長壽呢?根據國家衛健委發佈的《2021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認為壽命超過平均壽命的人都屬於長壽。

有調查顯示,長壽與幸福感之間也有特定的臨界值,例如:

75歲左右——研究顯示這個年齡段的老人往往經歷了人生大部分的階段,除了有一定的生活智慧外,身體機能也能維持一些基礎活動和社交能力,因此這個年齡段的老人往往更容易感到幸福。

85歲以上——雖然人人都嚮往長壽,但也不是活得越久越好。很多人認為與其超高齡面臨嚴重的機能衰退等更多的健康問題與心理壓力,不如活到85歲就夠了。

三、5個長壽的硬指標,你達標幾個?

如今醫生為了更科學地判斷個人的長壽潛力,根據臨床經驗總結了5個重要的長壽“硬指標”,快來看看你佔了幾個?

1、兩圍不超標

《中華流行病學雜誌》曾刊登過一項關於腰圍與冠心病風險的研究,根據調查顯示,腰圍越大,冠心病發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此外,還有調查發現頸圍過大血糖血壓血脂也更高,認為與多種疾病風險有關,建議最好保持在以下標準範圍中。

腰圍標準:男人<85cm、女性<80cm

頸圍標準:男人<38cm,女性<35cm

2、三大指標正常

血壓最好保持在收縮壓低於120毫米汞柱,舒張壓低於80毫米汞柱;

空腹血糖小於6.1毫摩爾/升,同時餐後2小時血糖<7.8毫摩爾/升;

低密度脂蛋白應保持低於3.4毫摩爾/升的正常值。

3、尿酸不超標

尿酸高也在“三高”之後成為了“第四高”。《中國高尿酸血症相關疾病診療多學科專家共識》認為正常嘌呤飲食狀態下,非同日測得2次空腹血尿酸水準中,男性高於420微摩爾/升,女性高於360微摩爾/升就是高尿酸血症。

4、手握力大

手握力的大小也是反映健康情況的一個微妙顯示器,一般手握力大的人證明心臟功能良好,血液迴圈正常,同時也能反映出整體健康情況。如果握力差,也可能是肌肉狀況不佳的表現,這種人往往更容易出現骨折或其他代謝性疾病。

5、肺活量大

研究發現肺活量更大的老人,身體往往更健康,而且肺部連接著人體元氣,氣足說明身體舒暢,免疫力也更佳,身體健康狀態自然也更好。

四、上了年紀後,做好3件事,長壽不請自來!

其實,人到晚年,對於幸福的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儘管每個人的幸福定義不同,但健康永遠是最常被提及的要素之一,而健康又與長壽息息相關。因此,上了年紀特別是60歲以後,以下這3條長壽準則值得牢記:

1、飲食要營養

飲食不僅影響著攝入營養的問題,對長壽也有重要影響。特別是老年人更要保持均衡的飲食習慣,少吃高鹽、高油、高糖食品,增加食物的多樣性,保持充足的營養補給才能更好地維持身體健康。

2、保持社交活動

良好的社交可以減少老人孤獨感,改善心理健康問題。同時,多參與社交活動還可以預防老人患上老年失智的風險,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體現。建議老人積极參與集體活動,與親友保持勤快互動,減少不良心理因素的影響。

3、避免情緒波動

人老後隨著社會和家庭職能身份的改變,老人可能會出現一些不適應癥狀,甚至變得孤僻、抑鬱、焦慮等。這些負面情緒也會加速衰老速度。相反,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健康的心態,身體也會更健康,從而更加長壽。

其實長壽的方法就藏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對老人來說,儘早開始規劃自己的晚年生活,增加業餘愛好或者多走出去,保持良好的體魄和心態,往往才是長壽的關鍵所在。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故事情節純屬虛構,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