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導演泰德·科奇夫和主演西爾維斯特·史泰龍開始製作《第一滴血》時,他們可能並不知道自己正在創造一部史上最佳動作片,更不知道他們正在塑造一個動作片的標誌性角色。
然而,他們或許已經隱約感覺到了這部電影的潛力,畢竟他們的創作基礎是大衛·莫雷爾1972年的同名小說。
這本小說巧妙地融合了好萊塢式的大場面與社會批判,這種獨特的混搭風格也成為了第一部蘭博電影在整個系列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莫雷爾的創作靈感來自兩個令人心碎的退伍軍人真實故事。在小說中,約翰·蘭博被塑造成一個被越戰經歷所困擾的"殺戮機器"。
雖然他能夠輕鬆解決敵人,但蘭博同時也是一個令人信服的飽受折磨的人。莫雷爾通過他的筆觸深入探討了服役於越南戰爭的真實心理影響。
這種動作與分析的結合被原作編劇威廉·薩克海姆和邁克爾·科佐爾保留在了最初的劇本中。
然而,當史泰龍接手后,為了保持他在1976年《洛奇》中建立的普通人魅力,他刪除了所有的殺戮場景。
令人驚訝的是,在《第一滴血》中,蘭博實際上沒有殺死任何人,而是依靠他的生存技能和智慧來躲避追捕。
幸運的是,史泰龍的想法奏效了。觀眾並不需要看到蘭博殺人就能愛上這個角色。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蘭博之後成為80年代首屈一指的動作英雄,在多部續集中滅掉了整支軍隊。
如果按照莫雷爾最初的設想,蘭博的角色演變肯定會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面貌。
最初的蘭博不是史泰龍
拋開洛奇·巴爾博亞不談,蘭博無疑是西爾維斯特·史泰龍最著名的動作英雄角色。這個角色與史泰龍本人密不可分,就像他多年來一直守護著洛奇系列一樣,史泰龍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都在悉心呵護約翰·蘭博這個角色。
然而,在史泰龍被選中之前,小說作者大衛·莫雷爾對主演人選似乎有著截然不同的想法。
莫雷爾筆下的蘭博形象比史泰龍塑造的乾淨俐落的英雄略顯邋遢。他希望找到一位能夠完美詮釋這種不修邊幅氣質的演員來改編電影。
莫雷爾曾透露,他最初希望由鄉村音樂和銀幕傳奇人物克裡斯·克裡斯托弗森來出演《第一滴血》中的約翰·蘭博。他寫道:
"克裡斯·克裡斯托弗森的離世讓我非常悲傷,他是我最喜愛的詞曲作者之一。他在電影界也有著輝煌的職業生涯。回到1972年,當我出售《第一滴血》的電影版權時,我曾想像他扮演蘭博,留著鬍子和長髮,就像我在書中描述的那樣。"
克裡斯托弗森於2024年9月以88歲高齡辭世。在70早年,他正致力於定義叛逆鄉村音樂風格,這似乎使他成為莫雷爾筆下粗獷英雄的完美人選。
當《第一滴血》上映時,克裡斯托弗森只出演過一部電影——鄧尼斯·霍珀1971年的劇情片《最後一部電影》,距離我們現在所熟知的明星地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莫雷爾的小說出版的同一年,他主演了比爾·L·諾頓導演的《思科·派克》,飾演同名音樂人,這個角色與獨闖敵營的約翰·蘭博可以說是天壤之別。
儘管如此,莫雷爾似乎在克裡斯托弗森身上看到了蘭博的影子,在《第一滴血》的改編過程中,克裡斯托弗森的名字曾多次被提及為主角人選。
會成為一個好的蘭博嗎?
有趣的是,在《第一滴血》的製作人物色主演時,克裡斯托弗森已經在1976年的《警戒力量》中飾演過一個越戰退伍軍人動作英雄。
雖然這部電影並不像《第一滴血》那樣融合了動作與深刻主題,但結合克裡斯托弗森此前出演的幾部西部片,足以證明他的動作戲表現能力。
後來,這位明星在1998年的《刀鋒戰士》中展現了他強大而粗獷的能量,他在片中幹掉了不少吸血鬼,散發出一種堅毅、硬漢的氣場。對我來說,如果有什麼能證明他適合出演莫雷爾筆下那個飽受折磨的越戰老兵,那就是這部電影——儘管它出現在他職業生涯的後期。
無論如何,西爾維斯特·史泰龍似乎註定要扮演約翰·蘭博,這也是一件好事。
史泰龍加入專案后,立即刪減了大量角色對白,讓電影更多地依靠其他角色來渲染主角的超凡技能,這是動作片的經典套路。
例如,正是因為史泰龍的改動,我們才沒有看到約翰·蘭博殺死一隻貓頭鷹後說"嘗嘗這個,你這個吃老鼠的混蛋"這樣的場景。
正是這樣的臺詞讓史泰龍確信《第一滴血》會毀掉他的演藝生涯。
然而,事實恰恰相反,《第一滴血》與《洛奇》系列一起成為了史泰龍最著名的影片系列。
但如果當初選中了克裡斯托弗森,那些史泰龍認為糟糕的臺詞可能就會被保留下來,這位演員的銀幕生涯可能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所幸的是,克裡斯托弗森出演蘭博只能成為好萊塢眾多有趣的"假設"之一。
這部經典動作片的誕生過程充滿了戲劇性和偶然性,它不僅塑造了一個傳奇角色,也為整個動作片類型帶來了深刻的影響。
從小說改編到最終成片,《第一滴血》的每一個創作決定都在塑造這部電影的獨特魅力。
無論是莫雷爾筆下那個飽受戰爭創傷的退伍軍人,還是史泰龍塑造的更具人性化的動作英雄,蘭博這個角色都成功地捕捉到了觀眾的心。這個故事也提醒我們,有時候,最偉大的作品往往誕生於一系列看似偶然的決定和改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