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有社交恐懼症?或許你會有這樣的感覺:儘管已經成年,但對某些事情還是感到無能為力,就像一個孩子一樣。
於是我們開始思考,為什麼會這樣。我們常常羡慕別人似乎輕而易舉就能取得成功,但為何自己卻步履艱難?
可能這是因為我們內心缺乏動力。或者說,我們害怕面對挑戰。我們究竟在害怕什麼呢?是害怕失敗、被嘲笑、無法翻身或是越陷越深……
總的來說,我們害怕的事情數不勝數,想法也很多。但我們必須明白,越是害怕,成功就越難以觸及。
當然,每個人都渴望自己能有所作為,獲得成功。
正如有人所說:“請一次又一次,不斷地,毫不猶豫地將自己從困境中拯救出來。”
我們都希望能擺脫當前的困境,就像我們比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成功。但很多時候,由於害怕,我們往往會否定自己的許多想法。
我們害怕如果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最終的結果與預期大相徑庭,那可能會是一種我們無法承受的損失。
簡而言之,我們追求穩定。雖然追求穩妥並無不妥,但這樣的人往往很難取得巨大成就。
對於我們的人生來說,世界總是有起有落。小時候,我們害怕期末考試不及格;畢業時,我們擔心找不到好工作……
似乎每個階段都有我們害怕的事情。因此,為了避免失利,我們總是選擇最安全的方式。
但這種方式有一個缺點,那就是一旦出現問題,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過來。我們都知道“失敗為成功之母”這一說法。
但在還未開始之前,我們已經設想了失敗后的種種情況。只要這樣一想,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就會放棄行動。
這在心理學中被稱為“自我妨礙”。那麼什麼是自我妨礙呢?它指的是當我們面對挑戰和壓力時,會採取一系列行動或思維來降低自己的表現,以避免面對失敗或批評。
我想起了顧城的《避免》,其中有這樣一句:“你說你不愛種花,因為害怕看見花瓣一片片地凋落。所以,為了避免一切的結束,你拒絕了所有的開始。”
這與我們害怕失敗不是一樣的嗎?因為害怕面對失敗,所以我們什麼都不敢做。簡單來說,就是對失敗的恐懼。
但對於很多事情來說,害怕失敗也意味著不願意嘗試成功。正如《心態》一書提出的“停滯型思維”。
有這種思維的人通常害怕失敗,想一直留在舒適區,不願調整自己或冒險。
另一方面,我們缺乏試錯的勇氣,擔心自己承受不起失敗。因為人生並非像遊戲那樣可以重來,積木倒了還可以再拼起來。
所以,要想獲得成功就不能害怕失敗。一旦害怕失敗,很多事情我們就不敢嘗試了。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雖然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的方法,但最重要的是不斷提升認知水準,為自己設定合理的目標。
通過實現這些小目標,不斷增強自己的信心,保持積極的心態,並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無論何時都不要失去信心,只要不放棄,一切都會變好。不要害怕,大膽向前,這樣才能達到想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