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雞危害大,易得3種癌?坦白說:若想長壽,2種肉確實要少吃
更新于:2025-03-26 06:59:08

雞肉作為白肉,受到大多數人的喜愛,關於雞肉的名菜更是羅列不完。

但網上經常能看到個說法稱:吃雞肉致癌,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一、牛津大學:吃雞容易得3種癌症?

其實網上的說法來自於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研究人員匯總了47.5萬名英國中年人的數據后發現:雞鴨等家禽肉攝入與惡性黑色素瘤的患病係數呈正相關關係。

具體來看,每增加30g/天的禽肉與黑色素瘤風險增加20%、前列腺癌風險增加11%、非霍奇金淋巴瘤風險增加26%相關。

實際上,該研究僅僅是發現了肉類攝入與部分癌症之間的關聯,實驗數據過於片面,並不具有代表性,對此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不必因此而盲目拒絕雞肉。

雞肉內除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外,脂肪含量還很低,每100g雞肉只有9.6g脂肪,是名副其實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且雞肉內還有鈣、維生素C、維生素E、磷脂等成分,身體有很高的消化吸收率,對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有好處。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食用雞肉調理身體時要注意區分雌雄兩性。公雞更多是補陽,適合陽虛氣弱的人群;母雞則更多是補血,適合年老體弱、久病體虛的以及產婦。

二、關於雞的謠言,這些你聽過幾個?

關於雞肉,日常我們可以聽到許許多多的傳言,很多人甚至因此而不敢吃雞,但這些傳言很多都不可信,跟隨小編一一來看。

1.速成雞打了激素?

民間傳的速成雞是指白羽雞,目前市面上的白羽雞是通過育種技術一代代定向培育出來的,只需要40~42天即可出欄,和打了激素之間完全沒有關聯。

2.散養雞更有營養?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何麗表示,曾經有學者專門對不同超市和農貿市場售賣的十幾種雞肉進行了比對,結果發現蛋白質的組成都在17~18%之間,二者在營養價值上沒有明顯區別。

3.雞頭不能吃?

“十年雞頭似砒霜”這句話相信大家都聽過,但仔細想想就會覺得很荒謬。雞在攝入食物后需要到達胃腸道后才能被吸收入血,即便是真的有毒素也需要通過肝臟進行代謝,根本就不會累積到頭部。

生活中,我們真正需要注意的其實是雞身上的這2個部位。

雞皮:雞皮內的脂肪含量非常高,大量攝入會導致肥胖、高血脂等發生。

雞屁股:雞屁股上有腔上囊、尾脂腺鏈各個有害腺體,不僅口感不好還可能有細菌和病原體,日常不建議食用。

三、坦白說:這4種肉確實需要少吃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內推薦的人均日肉類消費標準為120~200g,建議以白肉為主,紅肉為輔。另外,需要提醒的是,這幾種肉要盡量少吃。

過量紅肉:過量攝入紅肉容易促進身體發生炎症,增加2型糖尿病、結直腸癌以及肥胖的發生風險。

加工肉類:加工肉類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亞硝基化合物、多環芳烴以及雜環胺等有害物質,大量攝入會增加身體的氧化應激水準,產生炎症反應。

高溫烤肉:肉類在高溫烤制過程中會產生大量致癌物,經常攝入會增加胃癌、腸癌的發生風險。

鹹魚:鹹魚內有大量的亞硝酸鹽成分,進入體內會與蛋白質結合生成亞硝胺,增加患癌的風險。

雞肉不但可以吃,也是很好的營養佳品,日常生活中,真正注意需要是不要吃過量紅肉,少吃加工肉類、高溫烤肉和鹹魚。

參考資料:

[1] 《雞的這些部位千萬不能吃?多數人都不知道……》. 互聯網聯合闢謠平臺 2023-10-10

[2] 《“速成雞”、雞翅尖有激素?這些“吃雞謠言”,你一定聽過→》.廣東科普 2023-12-28

[3] 《把吃出來的“炎症”吃回去!收好這份“抗炎”食物清單!》.慢性病防控與健康 2023-07-17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