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強對流、沙塵暴、大風藍色預警
大霧黃色預警
中央氣象台今晨繼續發佈多個天氣預警
全國多地“夏日體驗卡”到期
開啟氣溫“沖30減20”模式
全能型寒潮攜
“降溫+風沙雨雪”組合套餐來襲
受寒潮影響 局地降溫可達20℃
受寒潮影響,3月27日8時至3月30日8時,新疆南疆盆地、西北地區中東部、內蒙古中東部、黑龍江大部、吉林東部、遼寧東部和西南部、華北、黃淮、江淮、江漢、江南、華南大部以及西南地區東部等地將先後降溫8~14℃,其中,河南南部和西部、安徽北部和東南部、江淮東部、江南中北部、貴州中東部等地部分地區降溫可達16~18℃,局地降溫20℃左右。
皖鄂贛浙閩局地有雷暴大風或冰雹天氣
27日8時至28日8時,安徽南部、湖北東部、江西中北部、浙江中南部、福建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將有8級以上雷暴大風或冰雹天氣以及小時雨量大於20毫米的短時強降水天氣。
新疆南疆盆地部分地區有沙塵暴
27日8時至28日8時,新疆南疆盆地、青海北部、甘肅大部、寧夏、內蒙古中西部、陝西、山西、河北西部、河南大部、四川盆地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揚沙或浮塵天氣,其中,新疆南疆盆地的部分地區有沙塵暴或強沙塵暴。
此輪寒潮過程是“倒春寒”嗎?
中國氣象局氣象分析師介紹,大氣科學辭典給出的解釋“倒春寒”是在春季後期,一般是指4月或5月氣溫偏低的天氣現象,而且氣溫偏低的時間比較久,有時10天甚至半個月。所以按照學術定義,這輪氣溫下降過程在3月,從時間上來說並不是“倒春寒”。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在公眾心中,這種劇烈的氣溫變化就是“倒春寒”。
不論怎樣
本周內氣溫的劇烈波動是一定的
公眾要及時根據氣溫的變化做好防護
這三類人容易被“倒春寒”擊中
老年人
老年人適應能力較差,抗病能力下降,且循環系統功能減弱,所以最易受到“倒春寒”危害。一些慢性病患者血壓波動增大,最易誘發中風、心肌梗死等。
兒童
兒童免疫功能相對較弱,對“倒春寒”難以適應。此時,若不注意保暖,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乘虛而入,容易患上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傳染性疾病。
女性
一些時髦女性在初春過早地減少著裝,穿上漂亮的春裝。專家提醒,女性膝關節對冷空氣的刺激較男人更敏感,遭受冷空氣侵襲後,關節局部容易出現麻木、酸痛等癥狀,久之易引起風濕性關節炎。
寒潮來襲
這些部位要做好防護
俗話說“春捂秋凍”,寒潮大舉來襲,“春捂”要從最易受影響的部位做起。
心腦
當氣溫驟降時,人體為了保持體溫,血管會自然收縮,導致血壓升高、心臟負擔加重。對於有心腦血管基礎病的患者來說,可能會有疾病復發的風險。
鼻肺
冷空氣可使鼻咽部局部黏膜變得乾燥,導致細小破裂,病毒、細菌容易乘虛而入,造成呼吸道疾病高發,可誘發哮喘等疾病加重。
關節
在天氣變冷時,關節液迴圈不好,不能順暢地流向血液和組織,導致關節腔內壓力升高,就會引起脹痛感。
骨骼
氣溫降低,人的血管收縮,肌肉和韌帶柔韌性較差,對關節保護力度減弱,運動中稍不慎就可能會造成關節損傷及骨折。平時穿低跟鞋、運動鞋,可以大大降低摔倒所致的骨折發生率。
脾胃
此外,天氣乍暖還寒,忽冷忽熱對脾胃傷害很大,容易引起拉肚子、胃脹不適。
(央視新聞綜合中國天氣網、健康中國、健康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