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廣州日報
腰痛腿麻難忍?康復醫學科專家支招——
多管齊下 為椎管“減壓”
醫學指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康復醫學科負責人、主任醫師蘇義基
不少中老年人出現腰痛腿麻等異常癥狀,查出椎管狹窄時會感慨自己“老了”,以為這是正常的“零件”老化,沒辦法了,只能一忍再忍。
“其實不必忍,通過合理、規範的康復治療和訓練,是可以有效緩解癥狀的。”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康復醫學科負責人蘇義基主任醫師從多個角度為大家詳解支招。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翁淑賢 通訊員梁博、韓文青
“就像水管用久了會生鏽、變窄一樣,我們的腰椎隨著年齡增長、勞損或疾病等原因發生改變,有些患者的腰椎會逐漸變窄,甚至出現不同程度的神經壓迫。”蘇義基解釋說:在中老年群體中,腰椎管狹窄症並不少見,它通常是由腰椎及其相關結構退行性病變引起的,比如腰椎間盤突出、黃韌帶增厚、小關節退變,導致椎管、側隱窩等狹窄,神經受壓、缺血,可出現腰腿疼痛、發麻、乏力等異常癥狀。當狹窄進一步發展,甚至出現間歇性跛行的癥狀。
多管齊下
為椎管神經“減壓”
蘇義基解釋說,大部分腰椎椎管狹窄的中老年人,根據個體情況,通過手法治療、牽引、理療等,配合藥物和日常核心力量訓練等多管齊下,可有效為椎管神經“減壓”,達到減輕疼痛、提高生活品質的目的,比如:
手法治療:將腰椎視為一個包括神經、肌肉、關節、骨骼、筋膜和韌帶等在內的復合體進行綜合治療。具體操作時,根據患者的情況採用不同的關節調控技術給腰椎關節做“微調”,改善關節的活動度和異常的腰椎應力,從而減輕對神經的壓迫,説明患者逐漸恢復腰椎的正常力學關係。
牽引拉伸:通過適度牽引拉伸腰椎,可增加椎間隙寬度,起到減輕椎間盤壓力、調整脊柱力學平衡等效果。不過,牽引治療對力度的把握很有講究。蘇義基提醒,對於嚴重的椎管狹窄或者巨大的椎間盤突出,要避免牽引力度不當加重癥狀,導致神經損傷、肌肉拉傷等潛在風險。如果需要接受牽引治療,建議一定要到正規醫療機構找專業醫生操作更妥當。
理療和藥物治療:包括電療、光療、超聲波治療、磁療、熱療、冷療等各種治療措施在內的各種理療手段,可幫助椎管狹窄患者放鬆肌肉、改善腰椎功能、促進血液迴圈,從而緩解疼痛、預防病情惡化。而對於疼痛癥狀明顯,特別是處於急性期的患者,還可在醫生指導下適當選用鎮痛藥、非甾體抗炎藥以及肌肉鬆弛劑和一些神經營養藥物來抗炎、緩解疼痛,提高生活品質。
堅持核心力量訓練
提高脊柱穩定性
除了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接受規範的康復治療,通過核心力量訓練增強腰背肌和腹肌的力量,提高脊柱的穩定性,也是腰椎椎管狹窄人群需要堅持的“日常功課”。
蘇義基支招,收緊腰腹訓練是比較簡單易做的核心力量訓練,訓練時,雙腳與肩同寬站立,吸氣時收腹收腰,直到腹橫肌有酸脹感,每次堅持30超過一秒,一般不超過2分鐘。這種訓練方法隨時隨地都可以做,每次多做幾遍,長期訓練可啟動腰腹部核心肌群,有助於保護腰椎。
另外,護腰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腰椎的負擔,但不能長期佩戴以免造成依賴,導致腰部肌肉萎縮的風險增大。
適當運動
讓腰椎“活”起來
“除了核心力量訓練,日常適當運動也對腰椎健康很有説明。”蘇義基分析說,運動也有講究,比如:
收緊腰腹快走:這種簡單易行的有氧運動可以增強心肺功能,減輕體重,減少腰椎負擔,每天堅持快走30分鐘,對腰椎健康大有裨益。
游泳:游泳能鍛煉全身肌肉,同時減輕腰部壓力,但蝶泳和仰泳、自由泳的動作對腰椎的要求相對較高,技術不規範易致腰部受傷,而蛙泳相對更安全,適合大多數患者,關鍵是動作要標準到位。
打造對腰部“友好”的家居環境
一個對腰部“友好”的家居環境,可有效減輕腰椎的負擔。蘇義基給出以下建議:
選擇合適的座椅:久坐人群應選擇有良好腰部依託的椅子,讓椅背支撐腰部,保持自然曲度。
選擇合適的床墊:床墊的軟硬度要適中,能支撐腰部,不至於讓腰部過度下沉,必要時可在下腰部墊一個毛巾卷,給予腰部一定的支撐。
盡量少搬重物:盡量減少搬重物的頻率,必要時使用輔助工具;實在需要搬重物時應先蹲下,腰部挺直,重物盡量貼近腹部,依靠腿部力量起身,避免腰部過度屈曲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