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柳州日報
為實體經濟裝上“智慧之眼”
——記者走進柳州雙成科技有限公司探訪視覺識別系統技術見聞
現場只需1名工人將餐具搬上傳送帶,無需進行清點工作。
人工智慧正深刻影響著各行各業,尤其推動著製造業加速變革。
日前,自治區工業和資訊化廳發佈了一批落地應用的人工智慧創新成果,在大中型企業、高校等林立的名單中,一家小型民營企業引起記者的注意——柳州雙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柳州雙成”)憑藉“視覺識別系統”這項“看家本領”,上榜2025年第一批廣西人工智慧產品和第一批廣西“人工智慧+製造”典型應用場景。為探秘該公司的成功之道,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
3月21日下午2時,在柳南區綠潔餐具消毒廠,一輛輛汽車將使用過的餐盤運送到這裡。隨後,一名工人將一箱箱餐盤放到傳送帶上,傳送帶自動啟動,將餐盤輸送到工廠3樓的清潔廠房。
“我們工廠每天要接收20萬至30萬套餐具進行統一清潔消毒,其中有來自全市各大酒店的餐具套裝,有學校等企事業單位的餐盤,還有來自眾多米粉小店的不鏽鋼碗。”廠長韋叢強向記者講述,此前,廠里每天要安排5名工人進行數量清點。夏天,工人們常常要頂著烈日在戶外站幾個小時,耗時長,準確性也不高,高峰時段餐盤常常堆積如山,廚餘散發的氣味讓人難受。
2024年,該餐具消毒廠啟用了由柳州雙成研發的一套視覺識別系統設備。“這之後,我們只需安排1名工人將餐盤箱搬運到傳送帶上即可。”韋叢強真切感受到人工智慧技術為企業帶來的益處,他介紹,這套智慧設備不僅可以自動識別運送量進而調節運轉速度,還能精準識別不同種類的餐具,企業的運作效率大大提升,清點數量精準度超99.9%,工作環境也改善了不少。
柳州雙成總經理葉秀蘭告訴記者,企業開發的視覺識別系統基於光學影像技術和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為了完成此專案,避免廚餘遮擋等可能會造成誤差的情況,團隊前期做了大量的試驗和調試,形成了大資料庫,開發出一套圖像識別演算法大模型,這套系統還應用了光譜設備、工業相機等。“越是精簡化的人工智慧系統,背後應用的設備和技術往往越複雜。柳州雙成研發團隊經過2年多的研發和實驗,完成了精細化的圖片識別和智慧計數。”葉秀蘭感歎道。
這是柳州科技企業以人工智慧技術服務我市實體經濟的縮影。
據悉,目前柳州雙成開發的視覺識別系統還應用在我市汽車零部件企業車間及倉庫、食品加工企業、服務業企業等。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爆髮式發展,廣西製造業加快推進“智改數轉”,我市也正積極創建全國第二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大力支援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這都為像柳州雙成一樣的人工智慧企業、數位化服務商帶來了機遇。“希望政府部門加大支持人工智慧相關人才的招引和培育力度,呼籲更多中小民營企業積極擁抱人工智慧。”葉秀蘭表示。
全媒體記者 榮瑤 報導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