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吳忠日報
馬飛燕
飛機在河東機場緩緩降落,機身與跑道接觸的瞬間,我激動地站了起來。艙門打開,那股熟悉且久違的氣息,裹挾著家鄉獨有的溫暖與親切撲面而來。
29年前,年少的我背上行囊,奔赴上海求學。臨行前,母親緊緊拉著我的手,反覆叮囑:“到了那邊,要照顧好自己,吃飽穿暖,別捨不得花錢……”父親站在一旁沉默不語,只是默默將母親親手製作的家鄉特產塞滿行李箱,有饊子、油餅子等。
在上海的日子,霓虹與車流編織成巨大的網,我常常淩晨兩點在寫字樓里,對著電腦螢幕上跳動的表格發呆。高強度的工作讓我似乎淡忘了遠在西北的家鄉,卻總是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或因同事一句“寧夏羊肉是不是特別好吃”,或聽到家鄉的點滴消息被擊中軟肋,思念的潮水洶湧而來,想起母親曬在院牆上的豆角干,想起父親用搪瓷缸子裝著的八寶茶……
走在如今的吳忠街頭,變化之大讓我驚歎不已。曾經狹窄的街道變得寬闊平坦,一幢幢現代化的高樓拔地而起,基礎設施日益完善,街邊綠樹成蔭,公園、廣場隨處可見,人們在其中悠閒地散步、鍛煉,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走進一家羊雜碎店,熟悉的香氣撲鼻而來。老闆熱情地招呼道:“歡迎光臨,想吃點啥?”我說:“來一碗羊雜碎,加個油餅子。”不一會兒,熱氣騰騰的羊雜碎端上了桌。拿起筷子,輕輕夾起一塊羊雜放入口中,熟悉的鮮香在舌尖散開,那一刻,彷彿又回到了小時候,和小夥伴們一起在街頭巷尾尋找美食,放學後拿著攢了許久的零花錢鑽進羊雜碎店大快朵頤,邊吃邊分享著彼此的小秘密……美好的時光彷彿還在昨天,觸手可及,卻又遙不可及,讓我沉浸其中,無法自拔。
走出店鋪,漫步在黃河岸邊。黃河依舊奔騰不息,河水拍打著岸邊的礁石,發出悅耳的聲響。河邊修建了棧道和觀景台,人們在這裡享受著生活的愜意。足球場、籃球場上的少年洋溢著青春的活力。我望著眼前的美景,心中滿是感慨。這裡是我的根,是我靈魂的棲息地,無論走多遠,無論離開多久,家鄉永遠是我心中最溫暖的港灣,是我心靈的歸宿。
這次回到家鄉,我決定多待些日子,陪陪年邁的父母,聽他們講講這些年家鄉的變化,那些自己錯過的故事;重拾那些曾經的美好,再去看看家乡那片熟悉的田野,去曾經的學校、玩伴家中走一走、聊一聊。我想把吳忠的新貌、家鄉的溫暖,都深深地印在腦海裡。
當返程的航班掠過黃河上空時,我貼著舷窗向下望去。暮色中的吳忠城閃爍著點點燈火,宛如灑落在黃河岸邊的星辰。我知道,無論飛得多高,那些帶著羊雜碎香氣的記憶,那些鐫刻在搪瓷缸上的時光,都將永遠是我靈魂深處最溫暖的錨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