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星際隕石特展”4月澳門開幕,多種隕石首次在大灣區展出
更新于:2025-03-26 05:52:17

廣東僑界人文學會郭守敬研究中心和澳門科技大學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主辦的“星際隕石——大灣區深空人文特展”計劃在4月中旬開幕,屆時將於澳門科技大學對外展出約30顆珍稀的月球隕石、火星隕石、灶神星隕石等天體標本。

廣東僑界人文學會郭守敬研究中心主任王植樹是本次展覽的策展人。他介紹,本次展覽展期為三個月到半年,對公眾免費開放。展覽將創造多項大灣區紀錄:重達888.68公斤的巨型鐵隕石堪稱鎮館之寶,其表面熔蝕紋路完整保留穿越大氣層的熾熱印記;極其珍稀的月球隕石、火星隕石,搭配來自1976年中國吉林隕石雨的隕石、灶神星隕石、俄羅斯隕石等,讓觀眾目不暇接,許多隕石種類更是在大灣區首次面向觀眾展出。

作為策展核心力量的郭守敬研究中心,近年構建起獨特的“三維聯動”發展模式:在文化維度,系統梳理我國古代傑出的世界級科學家郭守敬的天文曆法成就,通過郭守敬的科學精神培育青少年一代的文化自信;在科研維度,與隕石收藏機構共建隕石資料庫,收錄全球各國乃至南極的隕石樣本;在產業維度,聯合大灣區高校、科研機構、有責任企業建立隕石資源分享發展平臺,推動隕石在科研與教育領域的多方面應用。

被譽為“嫦娥之父”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特別錄製了視頻,預祝本次展覽順利圓滿;南極科考第一人劉小漢,找到最多南極隕石的原南極科考隊隊長、現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副局長琚宜太等紛紛發來賀電。

“期待以這一次展覽為起點,聯動粵港澳大灣區的科研資源,讓灣區成為我國對認識太陽系星辰大海研究的新支點。”歐陽自遠在視頻中表示,隕石是構成太陽星雲的原始物料、是解開太陽系起源與演化的“密碼”。從吉林隕石雨的系統研究到探月工程,這些天外來客始終推動著中國隕石學、行星科學與天體化學的發展。

GDToday記者 吳采倩

【作者】 吳采倩

今日香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