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頭媽媽"德國神話"翻車:原料說不清哪來的?專利未批先忽悠?
更新于:2025-03-26 05:50:27

顯示|拾鹽士

高純奧拉氟是國產原料,我們有專利!

德國奧拉氟成本4/公斤

這是兔頭媽媽客服和產品頁面對同一款牙膏原料的兩種說法。

近日,經濟觀察報報導了兔頭媽媽的高端兒童牙膏的“原料疑雲”,其售價29-59元的“高純奧拉氟牙膏”,宣稱“純度是德國奧拉氟原料的4倍”,但令人疑惑的是,其產品頁卻用加粗大字又強調了“德國奧拉氟成本4萬/公斤”。消費者懵了,所以這到底是國產還是進口?

律師告訴經濟觀察報,兔頭媽媽一方面宣稱“國產奧拉氟原料”,另一方面宣傳頁又使用“德國奧拉氟”“成本高昂”的表述,這是一種誤導消費者的行為。這種自相矛盾的宣傳方式涉嫌欺詐。

“德國濾鏡”VS“國產自研”,兔頭媽媽的商業道德在哪?

“德國奧拉氟”“為國內首次引入德國奧拉氟”“奧拉氟‘黃金氟化物’”“德國奧拉氟成本4萬/公斤”等等有關奧拉氟的話術,一直以來都是兔頭媽媽的嬰幼兒防蛀牙膏的宣傳重心。

在一些2024年的網站新聞上,還能看到,“兔頭媽媽有望突破奧拉氟自研技術壁壘”等。

而根據經濟觀察報的報導,兔頭媽媽的“高純奧拉氟牙膏”,在宣傳頁面中,也提到了新一代高純奧拉氟“攻克研發壁壘”,是德國奧拉氟原料純度的近4倍,有更好的防蛀、健齒、抗酸蝕的功效。

但是繼續滑動頁面會發現,這一攻克研發壁壘的高純奧拉氟原料仍在使用德國奧拉氟原料40000/公斤”“德國奧拉氟成本比普通氟約高出670等表述,且使用了大標題、加粗字體、原料成本對比明顯的天秤畫面等。不得不說,兔頭媽媽把家長“高價買安心”的心理玩得明明白白,但實則連最基本的商業誠信都做不到。

228日,兔頭媽媽客服回復稱:高純款選用的是兔頭媽媽專研高純奧拉氟原料,各項防齲指標全面超越德國奧拉氟,純度為德國奧拉氟的4倍、再礦化效果+104%,抑菌率+40%,擁有3倍抗酸蝕能力,目前已通過409項安全檢測,整體來講,比經典款的防蛀效果更佳,而且是《哪吒》聯名款。

不管是宣傳頁面上“攻克研發壁壘”“是德國奧拉氟純度近4倍”的表述,還是客服的回答,都可以看出,這款牙膏使用的並不是德國奧拉氟。但同一個頁面上卻又高光宣傳“德國奧拉氟”的內容,國產原料硬貼"德國製造"標籤,用“自研突破”製造噱頭,當母嬰產品開始玩文字遊戲,傷害的不僅是消費者的錢包,更是家長們對整個行業國產品牌的信任。

賣高價可以,能不能實誠點?用“專利”背書實則空頭支票……

在兔頭媽媽的抖音官方旗艦店上,這款高純奧拉氟牙膏的“3-12歲”牙膏,一支50g+一支10g(蜜桃)的售價是39.9元。

60克,39.9元,這價格真的說不上便宜,原料都讓人分不清來自哪裡,消費者心裡能舒服嗎?

要麼你乾脆別提原料,既然要大力宣傳原料,那起碼信息要準確吧,這是最起碼的,畢竟消費者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值得最起碼的尊重。

更有甚者的是,根據經濟觀察報報導,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顯示,其高純度奧拉氟製備方法專利狀態為實質審查的生效what?!把審查中的專利當已獲批的技術宣傳?

湖南湘鑒知識產權鑒定評估中心鑒定人、湖南軒轅律師事務所王亞雄律師稱,實質審查的生效意為專利進入實際審查階段,審查員正在評估專利的新穎性、創造性等,是發明專利特有的審核階段,週期一般在一年半到兩年。當專利狀態為授權並獲得專利號,即意味著專利已通過審查,正式獲得授權。島嶼星晴的8項專利均顯示實質審查中,意味著其並未正式獲得專利授權。

王亞雄說,兔頭媽媽雖然沒有在產品的宣傳頁面公開提及獲得專利等資訊,但客服人員代表該公司形象,是一種職務行為,客服在和消費者的溝通中點對點地進行口頭宣傳,實際上已經構成虛假宣傳。若該企業將尚在申請中的專利作為宣傳賣點,涉嫌對商品性能及質量進行虛假或誤導性宣傳,導致消費者誤認為其技術或產品已通過專利審查,該行為可能會構成不正當競爭。

能否讓焦慮離寶爸寶媽遠一點?

請注意,“實質審查的生效”,意思並不是專利生效,而是“審查生效”,也就是說專利還在審查過程中。

既然是“審查”,那麼結果自然就有可能是通過,也有可能不通過。這是不是把“未來的技術”變成了“當下的產品”呢?這豈不是“先射箭,再畫靶?”

律師實錘:審查≠授權,兔頭媽媽拿未獲批的專利作為宣傳已涉違法。

消費者又不是小白鼠,商家能不能別那麼心急,等到專利徹底落地了,生效了,再去製造,去宣傳,不行嗎?

如果企業有什麼苦衷,大可以出來解釋一下。但是不管是在一款產品宣傳中“德國”VS“自研”用專業術語+數據堆砌糊弄,還是“專利未到產品先行”的行為,都實在難以讓人產生好感。

父母們之所以願意用高價去購買母嬰用品,以至於市場上有“孩子的錢最好賺”的說法,並不是因為普天下的父母傻,而是因為父母們心甘情願用高價買來安心。但這樣的產品讓人怎能安心?

為什麼現在好多人都有育兒焦慮?真的不是因為大家窮,或者大家太敏感,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因為類似的事情太多了,商家說的話你難以判斷哪句是真哪句是假,更難以判斷花出去的哪一塊錢是被割了。

養孩子容易嗎?別再製造焦慮了,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