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線首月,狂攬百萬成交,河南鑽石如何撬動千億鑽石市場?
更新于:2025-03-26 05:35:57

全球珠寶產業正經歷一場靜默革命。

天然鑽石與培育鑽石的市場博弈,不僅顛覆了傳統珠寶行業的定價體系,更引發了關於奢侈品本質的價值重構。

在這場變革中,中國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態站上產業前沿。

曾掌控定價權138年的戴比爾斯集團,如今正經歷史詩級崩塌——2024年底庫存積壓高達20億美元(約合146億人民幣),創下金融危機以來最高紀錄。這家曾壟斷全球鑽石交易的老牌巨頭,不得不將原鑽銷售改為拍賣制,卻遭50家認證經銷商集體壓價抵制。

為挽救頹勢,其CEO阿爾·庫克宣佈將2025年產量削減40%,卻難阻股價持續下挫。更具諷刺意味的是,當集團試圖以20億美元估值出售鑽石業務時,先前的潛在買家均持觀望態度。

有業內專家表示,這種系統性危機源於雙重打擊:一方面,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早在2018年就將培育鑽石納入真鑽範疇,動搖了行業根基;另一方面,中國突破性的CVD(化學氣相沉積)技術,使得實驗室培育鑽石在凈度、色澤等關鍵指標上實現全面超越。

在中國河南柘城縣的鑽石產業園內,智慧化生產線正以每36小時一批次的效率"培育"著未來。這座被譽為"人造鑽石之都"的縣城,年產培育鑽石突破400萬克拉,佔據全球市場近一半份額。其核心技術突破使得鑽石生長週期縮短至近3周,產品凈度穩定在VVS級以上。

其中從柘城走出的本土品牌柘光鑽石的崛起頗具代表性。自上線京東、天貓等線上平臺后,首月即達成百萬成交。京東商智數據顯示,其在京東全店成交第二僅次於知名奢侈品大牌。其中90%訂單來自北上廣深及海外高凈值人群,最遠客單直抵迪拜等高消費國家。"我們不是天然鑽石的替代品,而是新消費場景的創造者。"柘光品牌CEO笑稱。

在上海陸家嘴金融精英圈層中,培育鑽石正成為新的社交貨幣。某基金合夥人林女士在柘光定製了7克拉的生日鑽戒:"同樣的預算,海瑞溫斯頓只能買到1.5克拉。現在我可以把省下的錢用來搭配定製高級的珠寶套裝。"這種"克拉升級"消費現象,正在高凈值人群中形成趨勢。

更具顛覆性的是情感定製服務的普及。柘光推出的"DNA培育鑽石"系列,是一種將紀念元素融入鑽石培育的過程:用新生兒的胎發培育"誕生石",用寵物毛髮製作"紀念鑽"……28歲的杭州博主王女士在社交媒體展示她的由柘光定製的5克拉婚禮鑽戒:"這個18k金戒托內嵌著用我們夫婦兩人頭髮培育的鑽石,這種專屬感無可替代。"

王女士表示,在與專屬顧問溝通過程中,從前期通過京東客服溝通購買意願,添加專屬顧問溝通定製需求、確認定製細節進行預定、交付首尾款,到最後15-30天的鑽石等待驗收時期,柘光的服務體系都十分詳盡且專業。

拿到成品后真正感受到,等待是值得的。VVS級凈度、D色級的鑽石真的十分閃亮,如果後續還有需求,我仍然會回購,不管是自留還是送親朋都很有面子。”王女士笑稱。

然而儘管市場蓬勃發展,培育鑽石行業仍面臨成長陣痛。某國際諮詢機構調研顯示,仍有近一半消費者對培育鑽石的品質擔憂。"我們的後台諮詢經常出現靈魂拷問: '和天然鑽有什麼區別?'"柘光專屬顧問主管苦笑,"後來技術總監乾脆在官方社交平臺上發佈視頻:拿培育鑽劃玻璃,用專業儀器測折射率,拿出國際寶石學院IGI的認證,消費者才算是真的放下心來。"

市場變局的深層邏輯,源於消費者認知的反覆運算升級。新生代購買者逐漸意識到,鑽石的物理硬度與情感承諾並無必然關聯,而傳統營銷構建的稀缺性敘事,在技術進步面前愈發顯得蒼白。

"鑽石的價值應該由佩戴者定義,而不是礦場儲量。"珠寶行業分析師指出,"這是消費主權時代的必然選擇。"

歷史車輪轟隆向前,那個靠控制礦脈就能壟斷價值的時代,終將湮沒在實驗室的等離子輝光中。而屬於中國智造的新珠寶紀元,正隨著培育鑽石的分子結晶,折射出璀璨的未來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