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銀行交出20年來“最差年報”:營利雙降,甩賣135億元壞賬
平安銀行(000001.SZ)交出了A股的第一份銀行年報,成績不太好看。
3月15日,平安銀行發佈了2024年年報,營收、淨利潤雙降。
在A股已披露2024年度業績快報的17家銀行中,平安銀行是唯一營收、淨利潤同時下降的銀行;而回顧過往,這種情況也是平安銀行二十多年來的首次。
此外,平安銀行也在密集甩賣壞賬。中國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公告披露,僅今年3月以來,平安銀行計劃轉讓的不良貸款本息規模合計超過136億元,損失率達96%。
零售金融業務僅貢獻0.6%的利潤
年報顯示,繼2023年營業收入下滑8.45%後,2024年平安銀行的營業收入再度下降10.93%,僅為1466.95億元;歸母凈利潤為445.08億元,同比下降4.19%。
截至2024年終,平安銀行資產總額約57692.70億元,較上年終增長僅3.26%,為近十年來最低水準;其零售業務衰退明顯,2024年平安銀行的個人貸款餘額較上年終下降了10.6%。
2024年,平安銀行利息凈收入934.27億元,同比下降20.8%;淨息差為1.87%,相比2023年同期下降51個基點。其中來自發放貸款和墊款的利息收入從2023年的1828.49億元降低到了2024年的1541.99億元,同比下降了16.1%。淨息差收窄壓縮了盈利空間,大幅減少了利息收入,直接拖累整體營收。而事實上,淨息差收窄是當前所有銀行面臨的現狀。
圖源:平安銀行2024年年報
從業務板塊來看,零售金融業務曾是平安銀行的支柱業務,但如今優勢不再。2024年,零售金融業務部分的營收為712.55億元,佔比為48.6%,首次跌破50%,有被對公業務反超的趨勢;同時零售金融營業收入減少25.9%,降幅遠超整體營收。零售金融營收佔比2024年下降近10個百分點,批發金融業務營收佔比同期上升11個百分點。
2024年平安銀行的零售金融業務的利潤僅3.56億元,佔比僅為0.6%,降至歷史新低;過去,平安銀行的零售利潤佔比往往高達60%,是銀行的“頂樑柱”,如今卻幾乎不貢獻利潤了。
然而,仔細觀察可以看到,平安銀行零售金融業務創造的利潤大多被當期減值損失抵消了。年報顯示,2024年平安銀行零售金融部分實現的減值損失前營業利潤為492.19億元,佔比達47.0%;同時,該行又為該業務準備了487.29億元的減值損失,2023年,零售金融減值損失占營收的比重為61.49%,2024年升至68.38%。儘管零售貸款規模和營收下降,但計提信用減值損失的力度仍在加大,這使得零售業務的利潤損失殆盡。
為何平安銀行要對零售業務計提如此之多的減值損失?
中國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公告披露,3月以來,平安銀行的不良貸款轉讓公告開始密集“刷屏”,3月14日密集發佈了19則公告,3月17日再次發佈了5則,其中的不良貸款的類別包括個人經營性貸款、個人消費貸款、信用卡透支以及對公貸款。
截至2025年3月21日,平安銀行共發佈了44則不良貸款轉讓公告。其中對公不良貸款127筆,共計本息59.94億元;個人不良貸款16.35萬筆,共計本息76.34億元。
也就是說,僅3月以來,平安銀行計劃轉讓的不良貸款本息規模合計超過136億元,但根據起拍價計算,最壞情況下該行只能回收不超過5.4億元,損失金額可能高達130億元,損失率達96%。
而與之對比,2024年一至四季度,平安銀行歸屬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149億元、110億元、139億元、48億元。
圖源:銀登中心官網
業務結構大調整背後的轉型陣痛
平安銀行曾憑藉“科技+零售”戰略快速發展,如今隨著整體經濟從高速發展向高品質發展轉變以及利率市場化改革,銀行業整體面臨淨息差收窄的挑戰,平安銀行也不例外。對此,2023年11月上任的行長冀光恆給出的藥方是主動壓降高風險資產,推動零售戰略轉型。
首先被調整的便是貸款結構,除了上文提到的,零售金融業務佔比減少而對公業務營收佔比增加,在零售業務內部,平安銀行壓縮了過去作為業務支柱的信用卡業務、消費貸等,從而提高了風險更低的抵押貸款的比例。
2024年末,平安銀行個人貸款餘額17671.68 億元,較上年末下降10.6%,其中抵押類貸款占個人貸款的比例則提升至為62.8%。
在個人貸款業務中,住房按揭貸款餘額逆勢上漲,從2023年的3035.68億元增加到了3269.98億元,同比增加7.4%;但信用卡、消費貸、經營貸等核心零售產品規模卻大幅縮水,信用卡應收賬款餘額、消費性貸款餘額、經營性貸款餘額分別較上年末減少15.4%、13.0%、13.6%,信用卡流通戶數更是減少了12.9%,這也導致了零售業務收入銳減。
圖源:平安銀行2024年年報
在零售客戶資產方面,2024年,平安銀行零售客戶數較上年末增長0.1%,管理零售客戶資產(AUM)41940.7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0%。私行客戶9.68萬戶,較上年末增長7.3%;私行客戶AUM餘額19754.7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1%。這些數據背後,個人客戶管理資產增速和高凈值客戶管理資產增速均為近幾年新低,平安銀行的財富管理業務也進入了低增速時代。
圖源:平安銀行2024年年報
零售業務的萎縮使得2024年平安銀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為241.12億元,同比下降18.1%。銀行卡手續費收入(主要源於信用卡業務)下降18.3%,理財管理費、貿易融資等其他手續費及傭金收入下降23%,表現不佳。手續費及傭金收入雖然屬於銀行非利息收入,但卻與銀行的貢獻利息收入的業務的活躍度密切相關,這也表明資產規模收縮對各項業務的負面影響在加劇。
從資產質量上來說,2024年平安銀行面臨的來自巨集觀環境變化的壓力是比較明顯的,這或許也側面印證了平安銀行主動壓降高風險資產的合理性。
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末,平安銀行不良貸款率1.06%,與上年末持平。不過其中企業貸款和個人貸款的不良率都有不同程度增長,分別增加了0.07個百分點和0.02個百分點。
另外,平安銀行2024年關注類貸款遷徙率從41.23%升至45.49%,意味著在未來12個月內存在更多關注類貸款變為不良的可能;可疑類貸款遷徙率雖然從前一年的85.89%降至76.09%,但從絕對值來看仍處於高位,不良風險仍然值得警惕。
在其他指標上,2024年平安銀行三大指標都有所降低。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從2023年的9.22%降低至9.12%;資本充足率從2023年的13.43%降至13.11%;一級資本充足率從10.90%降至10.69%。
圖源:平安銀行2024年年報
自2023年下半年,平安銀行新行長上任宣布開始戰略轉型,與之配套的便是組織架構的調整。零售業務方面,該行撤掉了原東區、北區、南區三個區域的零售業務管理部,將綜合金融服務中心整合至綜合金融拓展部。調整后,零售金融模組由多個部門構成。
截至2024年末平安銀行共有在職員工41011人(含派遣人員),2023年為43119人,一年流失超過2000人。
人員大量流失往往會影響業務銜接和團隊穩定性,而目前看來似乎影響已經顯現出來。
2024年5月17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平安銀行因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信貸業務、同業業務、理財業務以及其他方面等五個方面的多項違法事實,被沒收違法所得並被處罰款合計6723.98萬元。其中平安銀行涉及的違法事實包括,個別高管人員未經任職資格核准實際履職、向關係人發放信用貸款、違規發放貸款、個人貸款用途不合規以及通過同業投資掩蓋資產損失等等。
今年3月12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海監管局公佈,平安銀行存在併購貸款管理、理財業務投資管理等多項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的行為,被責令改正並罰款300萬元,相關責任人也受到處罰。
圖源: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
改革往往是痛苦的,而在如今經濟重整週期,這又是漫長的,平安銀行必須保持戰略定力,才能實現適應新時代的轉型。(《理財週刊-財事匯》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