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我想起了“八臂哪吒”
更新于:2025-03-26 05:07:52

本文轉自:新民晚報

桑勝月

這段日子,《哪吒之魔童鬧海》風靡全國,衝向了世界。據說各大影院撲撲滿的年輕人連抱著的炒米花都忘了往嘴裏送,滿眼是踩著風火輪叱吒風雲的哪吒,充耳是哪吒能震破耳膜的豪言:我若成佛,天下無魔!連社區踩著滑板飛速向前的小屁孩都高叫著:我命由我不由天!嗨,一部電影連小孩都俘獲了去,奇跡!

鬧海的哪吒,僅兩個手臂,就尚且如此了。如若他——

此刻,我猛然想起了周銳贈我的他那本《八臂哪吒》,這書名,謎一樣引人!八臂的哪吒可不鬧海,他“鬧”的是京劇舞臺。《哪吒之魔童鬧海》與《八臂哪吒》相比,一個動畫,一個京劇;一個仙界,一個人間;一個銀幕,一個舞臺,是藝術之樹結的兩種不同的果實,卻一樣水靈靈,一樣的鮮豔,令人爭相嘗鮮!

年輕觀眾在電影院裡看《哪吒之魔童鬧海》看到癡傻,我在家讀《八臂哪吒》一樣傻癡。我翻書,書中傳出“哐啋哐啋”的京劇鑼鼓聲,一直相伴我讀到底,不疲倦,只快樂。到了末尾,還牽記著,這袋蘿蔔,潘運葵還真背到聖心女校去嗎?

心裡記掛的遠不止這些:會玩煙火的羅運春因一個閃失愧疚出走後,又到了何處呢?舞臺上機靈救場的步雲娥後來終成名角了吧?潘運葵的嗓子後來好了嗎?小龍運科班最終重振並紅火起來了嗎?這些,一直縈繞在心間。一個編撰的兒童故事,怎麼在心間就似成了真人真事呢?書裡的潘運葵、羅運春、步雲娥、林運池……這些十來歲的小演員,學戲,不畏嚴寒酷暑;合作,講究互助,危急時救場補台,重大事故面前勇於承擔責任。特別是潘運葵,一招一式技藝超群,還聰穎、編戲改戲有一手,台前幕後諸事無有不能,成為戲班中的頂樑柱。他就像長了八條手臂,樣樣都行。《八臂哪吒》的書名莫非依此而來?書裡除了小演員形象感人,也塑造了戲校和科班裡的教員、班主任,他們對孩子們嚴格教學,全面監管,並自身做表率,如林雨辰老闆,在劇院把場,結果兒子在演出中出了狀況,他覺得辜負了全場2500名觀眾,立即抓起“寶瓜亮銀錘”,朝自己的左大拇指砸了下去。這個攬下並承擔責任的一幕,誰讀了都會驚詫,都會動容。這老闆的自我攬責絲毫不亞於銀幕裡哪吒父母李靖和殷夫人嚴以責己培育哪吒成為英雄的吧。

讀著想著,怎麼覺得八臂的哪吒與鬧海的魔童哪吒那麼相似呢?這群學戲的孩子大都來自貧寒的家庭,在戲班練功學戲,吃盡了千辛萬苦,不服輸不認命,最終站上了舞臺,演出了《穆柯寨》《金錢豹》《雁門關》《孔雀東南飛》《捉放曹》……一出出令台下叫好的大戲,完成了自我定義的蛻變,這不就是電影裡的哪吒喊出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嗎?《八臂哪吒》與《哪吒之魔童鬧海》都啟示了觀眾要接納真實的自己,不向命運屈服!

《哪吒之魔童鬧海》突破了動畫片的慣有窠臼,予以它新的形式令觀眾耳目一新,更可喜的是它汲取了光大了中國神話里的精髓,賦予了動畫全新的意義。而童書《八臂哪吒》另闢蹊徑,用精彩的故事向孩子們打開了京劇之門,欣賞之門,普及了京劇知識,為享譽世界的東方瑰寶京劇培育了新的觀眾。

大回暖進行中
大回暖進行中
2025-03-26 02:25:51
蔬菜棚里來了研究生
蔬菜棚里來了研究生
2025-03-26 02:4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