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沖稱象的真相
更新于:2025-03-26 04:58:43

本文轉自:山東工人報

  □王吳軍

  曹沖稱象這個故事出自 《三國志·魏書·武文世王公傳》中的記載:東吳的孫權送給曹操一頭大象,曹操非常高興,可是高興之餘,曹操很想知道這頭大象的重量。但曹操身邊的文武大臣誰也想不出稱量大象體重的辦法。最後,曹操的兒子曹衝說:“我有個辦法。把大象趕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了多少,就沿著水面在船舷上畫一條線。再把大象趕上岸,往大船上裝東西,裝到船下沉到畫線的地方為止。然後稱一稱大船上裝的東西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曹操微笑著點點頭,叫人照著曹衝說的辦法去做,果然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因此,有人說曹沖是“以舟量物”這種稱量方法的發明者。

  其實,早在曹沖稱象之前大約五百年的時候,就已經有人進行過這種稱量方法的實踐了。不過,當時稱量的不是大象,而是一頭大豬。宋朝的文人吳曾在他的《能改齋漫錄》一書的卷二中引《符子》的記載說,在戰國時期,北方有人給燕昭王送了一頭大豬,這頭大豬的名字叫“養奚若”。燕昭王讓人把這頭大豬養了起來。十五年之後,這頭大豬長得無比肥大,像個圓圓的土丘一樣。燕昭王感到非常驚奇,就讓手下人稱量一下這頭大豬的重量,結果,折斷了十桿秤的秤桿,也沒有稱量出這頭大豬的重量。最後,燕昭王命令手下人 “浮舟而量之”,才稱量出這頭大豬的重量是三千鈞 (每鈞是三十斤)。這種方法就是曹沖稱象故事中曹沖使用的稱量方法。

  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先生經過考證說,古代佛經 《雜寶藏經》中也有關於 “稱象”的故事,其方法和曹沖稱象的方法是一樣的。 《雜寶藏經》是北魏時期所譯,然而其中很多內容此前就已經輾轉流傳到了中國。陳寅恪先生就懷疑曹沖稱象一事是由佛經中的故事附會而成的。不過,這隻是懷疑,並不能確定。

  曹沖稱象未必是附會而來的,也許因為曹沖出生於那樣一個書籍很多、學習氛圍又十分濃厚的家庭,他自幼讀到或聽到的故事和傳說一定很多,而燕昭王浮舟量豬和佛教故事中浮舟稱象的故事也可能有所知曉,因此,當看到曹操為稱量那頭大象而犯愁的時候,聰明的曹沖就借鑒了別人的方法而稱量出了大象的重量。

  那麼,有人會問了,既然這種稱量方法古已有之,曹操身邊的那些文武大臣為什麼想不到呢?回答這個問題,先要說一說曹雪芹寫的《紅樓夢》這部書中的描寫。在《紅樓夢》這部書的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榮國府歸省慶元宵》中,大觀園初建的時候,賈政帶著兒子賈寶玉和眾人遊園題寫匾額對聯,眾人都知道賈政要在人前炫耀兒子賈寶玉的才能,因此雖然有佳句也不肯開口說出來,這和曹操手下那些文武大臣當時的心境應該是一樣的。曹操既然很多次對手下文武大臣誇獎愛子曹沖的冰雪聰明,那麼,那些文武大臣自然會看得出來在稱量大象時曹操的心思,所以,其中即使有知道解決方案的,也不會輕易就開口,而是讓五六歲的曹衝出來展示才能。

提升泰安品牌知名度
提升泰安品牌知名度
2025-03-26 13:38:49
“小電驢”迎換新熱
“小電驢”迎換新熱
2025-03-26 13:39:07
交通安全教育
交通安全教育
2025-03-26 13:43:15
一起跟著電影去旅遊
一起跟著電影去旅遊
2025-03-26 13:4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