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湖北日報
圖為疊層石化石。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蔡俊 攝)
湖北日報訊 (記者蔡俊、通訊員曾芳、陶鵬)3月25日,利川市毛壩鎮地質考古傳來重大發現,在該鎮三灣至楠木村村委會的半坡地段意外挖掘出一尊重達千斤的奇特石像。經權威專家現場鑒定為距今約4億—5億年的疊層石化石,這在該鎮尚屬首次發現。
據悉,化石發現地位於楠木村村民田雲奇的農場旁。3月22日,施工隊正在處理農場旁的渣石,挖掘機作業時意外發現了這塊造型奇特的巨石。在同一地點,施工隊又於23日下午挖掘到一塊形似娃娃魚的巨石。這兩塊巨石除栩栩如生的造型外,石體表面一圈圈神秘的紋路尤為引人注目。
湖北省地質科學研究院旅遊地質與地質遺迹調查研究中心主任陳小龍前往現場勘查后確認,這兩塊巨石表面的紋路為疊層石,是一種遺跡化石。
“疊層石是遠古藍藻生存的遺跡,屬於遺跡化石的一種。”陳小龍解釋,這些藍藻大約生活在4億—5億年前的海洋中,與毛壩鎮著名的三葉蟲化石大致屬於同一地質年代。
這一發現為毛壩鎮豐富的古生物化石資源增添了新成員。據悉,在2023年年底和2024年年初開展的文旅資源普查工作中,專案組在利川發現了45處古生物化石點,毛壩鎮就佔到了30處,以三葉蟲化石為主,種類和數量均居湖北省首位。毛壩鎮還於去年通過了中國地質學會第四批地質文化村(鎮)的評定,正式獲批掛牌籌建“恩施州利川市毛壩三葉蟲地質文化鎮”。
陳小龍表示,繼此前發現的三葉蟲化石和夾壁村遺迹化石之後,此次疊層石的發現是毛壩鎮古生物化石研究領域的又一突破,進一步豐富了毛壩鎮古生物化石的種類,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和地質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