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即將迎來“四環時代”
更新于:2025-03-26 13:45:52

本文轉自:齊魯晚報

大南環專案將補齊濟南都市圈環線最後一塊“拼圖”,“環路之辯”終有定音

濟南即將迎來“四環時代”

  濟南都市圈環線(北四環)段已經通車。

  繼2月27日濟南市長清區人民政府官網公佈《濟南都市圈環線南環段工程社會穩定風險分析第一次資訊公示》之後,3月20日,濟南市城鄉交通運輸局發佈《濟南都市圈環線南環段工程社會穩定風險分析第二次資訊公示》,對大南環專案可能存在的影響徵求公眾意見。

  在城市佈局上,濟南主城長期呈“帶狀”發展特點,且“三環”“四環”劃分爭論多年。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兩次資訊公示,預示著“環路之辯”終於有了最終結果。濟南“四環”及濟南都市圈環線最後一塊“拼圖”補齊的信號愈發明顯,濟南的“四環時代”即將到來。

  文/片 於泊升 濟南報導

造“環”熱潮持續多年

  在城市規劃中,環形路網作為向心力的表現,受到不少中心城市“追捧”。環路多不多,線網密不密,一度成為大城市的象徵。

  1992年,北京二環路建成通車,這是中國第一條全封閉、全立交、沒有紅綠燈的城市快速環路,“二環裡”逐漸成為城市核心區的代名詞。

  隨後,北京的環形路網加快建設。1994年,北京三環高速公路建成通車;2001年,北京四環路全部連成一體;2003年,北京市第一條環城高速公路——五環路完工;2009年,全長187.6公里的北京六環路全線貫通……

  北京環形路網的鋪設成功,在國內引起了長達多年的環路建設熱潮。

  北京的近鄰天津,在上世紀建成中環與外環,但當時均不是快速路,後隨著城市發展需求,又建設了快速環路,並對外環線進行改造與外拓。廣州此前建成了內環路、環城高速、華南快速幹線等,環形路網已經成熟運營多年。

  2015年,《五環之歌》出現,朗朗上口的音樂讓環形路網再上一個熱度。彼時,國內多數大城市已經完成環形路網的基本佈局。也正是這一年,濟南二環高架路的最後一塊“大拼圖”——二環南高架路全線建成通車。兩年後,東南二環延長線通車,濟南105公里的空中二環走廊閉環成網。

  2019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提出“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後,全國陸續湧現多個都市圈,都市圈環線公路應運而生。武漢正依託武漢都市圈構建“六環二十四射多聯”的高快速路網佈局;南京都市圈環線高速正在逐步閉環,以推動省際互聯互通;合肥都市圈環線建設也在徐徐推進,其東環線、北環線等都已經通車,“大外環”閉環進程過半。

環路在濟“水土不服”?

  2017年,濟南二環快速路閉環后,濟南已經出現了環形路網的雛形和基本佈局。但記者發現,環路對於濟南,一直沒有太高“熱度”,市民對此並不“來電”。

  近日,記者隨機採訪多位市民對濟南環路的看法后發現,有一半市民對濟南的環路沒有明確概念。平均十位市民中,就有六位不知道“三環”是哪,“一環”在何處。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

  山東大學社會學教授王忠武認為,濟南南有山脈,北有大河,歷史上長期受制於地形限制,城市佈局東西長、南北短,呈狹長的帶狀。同時,濟南全域呈“人字形”,這樣的城市版圖,在多數人眼中,適合建射線,不適合布環線。

  主城區倚靠大河的城市中,石家莊的“北三環”在滹沱河以南,鄭州的“北四環”也在黃河以南。在起步區尚未建設之前,濟南的繞城高速北段(即當前規劃的“北三環”)就已經“圈”到了黃河以北。

  “東西長,南北窄”的城市格局也讓濟南形成了多組團的發展模式,城市佈局為“線形”擴展,比如濟南建設了橫貫東西的大經十路,並規劃了十多條到周邊城市的射線高速公路。

  在日常生活中,濟南市民形容核心區域也很少用“二環裡”這種詞彙,多是“某某路沿線”。

  在濟南開了20多年計程車的劉大偉告訴記者,直到繞城高速二環線開建時,很多運輸業從業人員和市民還不認為這是濟南的大外環,其對城市內部通勤作用不明顯,受益最明顯的是周邊城市。

  濟南此前的路網佈局模式與發展趨勢,與重慶有幾分相似。受地形限制,重慶無法像“同心圓”一樣“攤大餅”式擴張。直到2021年,重慶“三環”高速中最後一段合長高速建成通車,其主城才正式進入“三環時代”。

“三環”“四環”爭論已久

  濟南市民對環形路網“不來電”的狀況,到2020年後開始改變。

  2020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規劃綱要》發佈,明確提出“支援濟南建設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2021年,國務院批複同意《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實施方案》。隨著濟南“攜河北跨”的加快以及起步區建設,城市格局縱向拉伸,“帶狀”佈局逐漸被打破。城市的環線路網“呼之欲出”,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如何定義濟南的“環”。

  濟南有幾個“環”,此前一直存在爭議,業內存在“三環說”和“四環說”兩種觀點。

  關於濟南的“一環”,常見的說法是沿護城河的道路,最早由明湖北路、黑虎泉北路、黑虎泉西路、趵突泉北路、銅元局前街等圍合而成。

  1996年,濟南市政府發佈了《濟南市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命名二環路的批複》(濟政字〔1996〕27號),將四條城市外環路分別命名為二環北路、二環南路、二環東路、二環西路。這是濟南對“二環”最早的定義。

  但隨著城市發展,這種定義受到質疑,認為其範圍較小,並不能代表濟南的內環。前幾年,濟南曾發佈“三環十二射”高快一體路網規劃,將圍繞城市的快速路和高速路劃分為內環、中環、外環。在這次規劃里,二環快速路成了城市“內環”。

  因此,有業內人士及市民以此作為濟南環形路網劃分依據,認為濟南路網應為“三環”布局。二環高架路是“一環”,繞城高速是“二環”,最外側的繞城高速二環線(現更名為濟南都市圈環線)為“三環”。

  但在官方規劃中,這種劃分模式是對於快速交通路網的定位,不少大城市的“一環”仍在老城區的核心區域,由點向外輻射。近年來,濟南開始實施“二環一聯十六射”高速路網規劃,“三環十二射”這一概念不再提及,以此形成的“三環說”也在動搖。

都市圈構建盤活路網佈局

  從“三環十二射”到“二環一聯十六射”,濟南最終如何構建環線?

  近期,一則政府主管部門的回復,解答了疑惑,並給出最新定義。

  主管部門在回復網友關於建設濟南外環路的建議時提到,在現有的二環路週邊,濟南已基本建成三環路,四環路部分路段也已建成。濟南繞城高速G2001為濟南市環路的“三環”,即繞城高速東線、繞城高速南線、京台高速、濟聊高速、青銀高速等5條高速公路圍成的環路。

  濟南都市圈環線G9911組成了濟南的“四環”,即濟高高速、大東環、大南環(規劃)、大西環、大北環等5條高速公路。

  這則回復,給出了兩條關鍵資訊,一是濟南已經明確四環路網的劃分;二是原來的繞城高速二環線已經正式更名為濟南都市圈環線。

  以大明湖為中心,向外擴展,濟南四環路網逐步清晰。今年2月27日,濟南市長清區人民政府官網公佈《濟南都市圈環線南環段工程社會穩定風險分析第一次資訊公示》,對專案可能存在的影響徵求公眾意見;3月20日,濟南市城鄉交通運輸局發佈《濟南都市圈環線南環段工程社會穩定風險分析第二次資訊公示》。

  不到一個月時間,兩次資訊公示,濟南“四環”及都市圈環線閉環的趨勢愈發明顯。

  “四環”的補齊,濟南都市圈環線的閉環,將優化城市空間佈局,引導城市空間有序擴展。環線的建設為城市發展提供了框架,使得城市在向外擴展過程中有了明確的方向和邊界,避免了城市發展的無序蔓延。同時,以環線為依託,濟南都市圈將形成中心輻射、組團發展的空間結構。

成為最好的自己
成為最好的自己
2025-03-26 14:41:10
大米的花樣吃法
大米的花樣吃法
2025-03-26 14:41:21
運動中如何正確呼吸
運動中如何正確呼吸
2025-03-26 14:48:09
如何科學運動減脂
如何科學運動減脂
2025-03-26 14:55:40
今晚強冷空氣來襲
今晚強冷空氣來襲
2025-03-26 16: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