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車行業的智慧化競賽再次升溫,這一輪風波源自比亞迪的一次智慧化戰略發佈會,其以驚人的性價比重新定義了智能駕駛的市場預期。這一舉措迅速引發了同行的連鎖反應,吉利與奇瑞紛紛加入戰局,分別推出了“千里浩瀚”與“獵鷹智駕”系統。
吉利的發佈會聚焦於高端智能駕駛市場,而奇瑞則採取了更為全面的策略。除了推出覆蓋高中低端的“獵鷹智駕”系統外,奇瑞還宣佈了40余款車型的一口價銷售策略,這一舉措令人咋舌,車型數量幾乎是比亞迪的兩倍。
奇瑞的發佈會資訊量巨大,從飛行汽車到仰望U8的浮水功能,再到人形機器人、AI座艙以及越野智能駕駛,幾乎涵蓋了所有前沿技術。然而,這場發佈會也顯得頗為繁雜,讓人一時難以抓住重點。
“獵鷹智駕”無疑是此次發佈會的重頭戲。該系統分為四個版本:獵鷹200採用5V5R12U純視覺方案,實現基礎的L2級功能;獵鷹500加入端到端技術,支援高速NOA、城市記憶領航等功能,但同樣基於純視覺;獵鷹700增加了世界模型,並引入雷射雷達,能夠執行城區NOA、代客泊車等高級功能;至於獵鷹900,則配備了三個雷射雷達,預留了L3-L4級自動駕駛能力,但目前尚未裝車。
獵鷹500作為面向中低端車型的版本,率先搭載在了近期熱門的iCAR V23上,且全系標配。然而,在發佈會細節中,出現了一個令人困惑的“bug”。李學用副總裁介紹時提到V23採用的獵鷹500是5V5R12U方案,而高新華博士早先發佈的資訊卻是7V3RU12方案。這一差異引發了外界的廣泛討論。
針對這一疑問,奇瑞內部員工表示,前期車型規劃與後期存在差異,但確認未來的車型都將採用7V3RU12的新版本。這一說法尚待月底V23車型OTA升級獵鷹500後進行實測驗證。
在價格方面,奇瑞的一口價策略顯示出強大的競爭力。例如,智駕版小螞蟻售價6.59萬元,比比亞迪海鷗的丐版還要便宜,且配置更為豐富。V23、星紀元ET等車型也通過配置調整或價格優惠,提供了高性價比的智駕版本。
然而,奇瑞在宣傳和銷售管道上似乎存在脫節。線上購車體驗不夠流暢,部分子品牌的APP價格調整滯後,直播間內的優惠資訊也五花八門,增加了消費者的理解成本。這些問題反映出奇瑞在銷售策略上的急躁與不成熟。
儘管存在這些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奇瑞在智能駕駛和電動化領域的佈局已初見成效。去年,奇瑞銷量超過260萬輛,淨利潤達到113.12億元,毛利率14.7%,在自主品牌中名列前茅。然而,海外市場依賴和燃油車偏重的問題也讓奇瑞面臨著未來的不確定性。
為了補齊純電與智駕的短板,奇瑞近年來動作頻頻,成立自研團隊、與鴻蒙智行合作、引入外部技術賦能等。這次推出的“獵鷹智駕”系統,就是奇瑞交出的答卷。儘管在自研程度和裝車進度上稍遜一籌,但奇瑞的轉型決心已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