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北京商報
開欄語:高端餐飲親民化、自助餐廳增設單點、社區餐飲遍地開花,盡顯餐飲品牌貼近大眾的轉型思路。新品類不斷湧現,新業態跨界出圈,在提振消費的浪潮下,本系列策劃將挖掘餐飲人在新經濟週期下探尋行業新突破口,展現餐飲行業“百變”背後的生命力。
自助餐的風又吹回來了。近日,北京老牌餐廳金鼎軒、中華老字型大小慶豐包子鋪紛紛嘗試自助模式。自助餐這一傳統賽道熱度回歸,再度成為品牌關注和佈局的焦點,與過往不同的是,自助餐行業正處於變革之中,通過不斷創新經營模式、拓展價格區間和細分產品品類,以適應市場變化。在業內人士看來,自助形式依靠薄利多銷和成本控制,這就需要通過大量客流來維持盈利,企業能否藉此增加利潤還要經得起供應鏈、差異化等多方的考驗。
老牌餐廳入局自助
金鼎軒的熱度不再僅停留在“深夜餐廳”。
當聽說金鼎軒開出了首家自助餐店之後,工作了一周的小文週六早上10時20分就來到了金鼎軒建外大街店門口,門頭上“金鼎軒自助餐”六個大字格外顯眼。本以為差10分鐘開餐抵達餐廳時間正好,但看到店內擠滿消費者,小文心裡打起了鼓。與工作人員攀談後,小文驚訝於有消費者上午9時便來取號,而自己排在中桌37號已無法成為第一批入場的食客。
北京商報記者流覽社交平台發現,多位已經體驗過的消費者曬出等位記錄,金鼎軒也在社交平臺上表示門店開業後首個週末等位超過180桌。
作為金鼎軒首家自助餐門店,開業便打出了將近6折的優惠力度,成人原價158元/位,現價98元/位。從產品上看,除了各式廣式點心等金鼎軒熱門產品外,其他菜品與常規自助餐廳大致相同,提供烤鴨、小火鍋、炒菜等餐食。
無獨有偶,另一家開啟自助模式的老字型大小同樣引發不少關注。生菜、菠菜、土豆、冬瓜、凍豆腐等多種新鮮時蔬暢吃,蒜泥、香油、香菜、蔥花、芝麻醬等多種小料隨心搭配,慶豐包子鋪近日也在部分門店中新添了自助小火鍋,每天14時後開始供應。慶豐包子鋪新街口店店長孫明稱,目前,店裡有麻辣和清湯兩款鍋底。價格上,全素小火鍋的團購價是21.9元。
慶豐包子鋪副經理孫毅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慶豐包子鋪對產品進行了全面升級,推出了2.0版本的門店,部分門店將陸續進行升級改造。新門店不僅還原了前身“萬興居”的經典炒菜,還在下午時段引入了符合現代消費者慢生活需求的自助小火鍋。調研顯示,自助小火鍋多集中在商業綜合體,社區覆蓋較少。而慶豐包子鋪的門店大多位於社區,具備服務社區居民的天然優勢。同時,這一升級也使品牌具備了全天候服務顧客的能力。
行業向精細化轉變
無論是星級酒店、湯泉洗浴還是不起眼的早餐店,自助餐模式逐漸成為門店的熱門賣點,門店的火熱也吸引了大量入局者。京津冀二手餐飲設備回收商安大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2025年開年,購買餐飲設備的人變得特別多,其中自助模式的餐飲設備購買需求較高。
紅餐大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7月,全國自助餐總門店數已超過6萬家。從全國各區域的自助餐門店數分佈來看,華東地區的自助餐門店數佔比最高,達38%。其次是西南、華北和華中地區,門店數佔比均超過了10%。具體到城市,成都、北京、上海的自助餐門店數佔據了前三。
事實上,從高端海鮮自助到9.9旋轉自助火鍋,自助餐賽道並不是一個新風口,而如今不少企業入局的原因更多來自於消費市場的變化。在孫毅看來,當前市場對餐飲店鋪的需求已不再局限於單一品類,消費者期望在一家店鋪中既能品嘗到包子、餃子、麵條等傳統主食,也能享用炒菜、蓋飯等家常菜餚,甚至還能體驗火鍋等多元服務。這種需求推動了餐飲店鋪向“全能型”發展,還要求品類豐富、價格親民,同時兼顧品質與性價比。餐飲行業正從單純的“性價比”競爭,逐步轉向“質價比”的全面升級,以滿足消費者對多元化、高品質餐飲體驗的追求。
從業20餘年、北京老牌自助餐品牌比格比薩創始人趙志強指出,一方面,自助模式能夠使消費者以高性價比獲得更加豐富的用餐體驗;另一方面,自助餐模式可複製性強,經營者能夠大幅節省人力成本,提升運營效率。當下的自助餐飲正處於快速反覆運算階段,從常見的海鮮烤肉自助逐漸向小型化、精細化品類轉變。在此背景下,整個行業加速洗牌,使得品牌紛紛創新求變,不少餐廳都希望通過自助形式降低客單價,提升性價比,從而吸引更多客源。
在九德定位諮詢創始人徐雄俊看來,當下消費者對於質價比的需求增加,而自助餐模式正好契合了這一點。再從市場本身來看,降本增效是熱門話題,自助餐的優勢便是降低了人力成本,因此有不少企業開始入局。餐飲市場競爭激烈,企業均在通過嘗試不同經營形式尋找增長點,但可以確定的是,無論是自助還是單點模式,品牌均要找准自身定位和目標客群,以自身差異化來提升綜合競爭力。
找到平衡點
在餐飲行業的版圖裡,自助餐賽道曾在高端自助品牌金錢豹的引領下,迎來了一段輝煌的爆發時期,而近年來一些聚焦單一品類的自助餐品牌如雨後春筍般興起,更有非自助餐品牌不斷入局。此外,自助餐的經營模式也日益多元化,除了全自助,半自助、分時段自助等模式也為不同消費者需求提供了選擇。
如今,自助餐這一傳統賽道正經歷著顯著變革,眾多品牌紛紛尋求新的發展路徑以實現增長。除了上述提到非自助餐品牌的入局外,可以看到自助餐品牌也在作出調整,最顯著的便是價格上的變化。除此之外,還有自助餐品牌增設了單點形式,例如鐵板燒自助品牌大漁·觀筵藍色港灣店就增加了單點模式,還在大眾點評平臺上增加了多人套餐。不過,自助餐行業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不少品牌在激烈的競爭中折戟沉沙,面臨被洗牌或淘汰出局的命運。曾是美蛙魚火鍋“扛把子”、各地排隊王的“哥老官”,2023年底爆改自助模式,通過低價策略引流,一度擴張迅速,但不到一年便被曝全國大面積關店。杭州自助餐“性價比之王”加餐海鮮自助突然退出杭州市場。中高端自助餐品牌赤坂亭、大魚海堂海鮮姿造都被曝出突然停業的消息。
資深餐飲連鎖專家文志巨集認為,隨著餐飲行業競爭加劇與消費者需求的轉變,質價比成為當下關注點,自助餐以固定價格、自由選擇的模式,滿足了消費者對高性價比的需求,且自助餐市場的價格檔位豐富,能夠精準匹配不同消費層次的需求,這也是自助餐近期再度熱門的原因之一。而普通餐廳引入自助餐、自助餐廳增設單點服務的雙向調整,體現了行業對市場變化的靈活應對,具體來說,傳統餐廳通過自助餐模式吸引價格敏感型客群,而自助餐廳增加單點服務則可滿足部分顧客對精細化、個人化用餐的需求,兩種模式互補擴大受眾覆蓋面。
“如今消費者更加理性,保持品質與超高性價比是自助模式成功的關鍵,若一味偷工減料,最終只會砸了招牌。”趙志強進一步指出,一般來說,高端自助的客單價和成本都較高,雖然毛利在30%左右,一單的利潤並不低,而平價自助餐的客單價低,毛利約為50%—60%,更依賴客流量來實現盈利。其實,無論是高端還是平價自助,客流都是盈利的核心要素,有了充足的客流量,即使毛利較低也能實現盈利。以比格比薩為例,近年迎來了爆發期,今年一季度同店同比增長20%,公司整體業績預計增長50%,利潤更是實現了250%的增長,均離不開背後的供應鏈管理和品質把控。
市場和消費需求均不斷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成本與品質均是決定品牌走向的關鍵。文志巨集表示,在競爭白熱化的市場環境下,餐飲業態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平衡“價格、品質、成本”三角關係。價格決定客群定位,品質與成本直接影響利潤空間和品牌口碑。唯有三者形成良性閉環,企業才能在保證持續盈利的同時,通過差異化服務贏得顧客忠誠度,實現長期發展。
北京商報記者 郭繽璐 張天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