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天津日報
八仙山用“冷血相機”開展野外監測(圖)
與紅外相機監測形成互補 可“看見”更多野生動物
陳璠
|
研究團隊發現的寧波滑蜥。 |
|
研究團隊安裝調試“冷血相機”。 天津師範大學野保團隊供圖 |
本報訊(記者 陳璠)近日,天津八仙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服務中心與天津師範大學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研究團隊攜手合作,在我市首次採用冷血相機監測技術開展野生動物資源多樣性調查工作,進一步豐富天津生物多樣性監測體系。
據瞭解,根據動物體溫與其所處環境溫度的關係,動物大致可分為恆溫動物(又稱為“熱血動物”或“溫血動物”)和變溫動物(又稱為“冷血動物”),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體溫調節特點。由於“冷血動物”的體溫隨外界環境變化,與周圍環境溫度相近,難以形成明顯溫差,無法通過紅外感測器感知,因此,野外觀測常用的紅外相機無法應用到這一類動物的監測中。
“冷血相機監測是一項新技術,其工作原理是通過雷達移動偵測,適用於‘冷血動物’特別是兩棲爬行動物的監測,這項技術目前在國內應用還很少。”天津師範大學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研究團隊負責人趙大鵬教授介紹,在野生動物保護工作中,人們往往更多聚焦鳥類和哺乳類,相對較少關注兩棲爬行動物。但其實,兩棲爬行動物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們作為食物鏈中的關鍵環節,被認為是生態環境狀況的重要指示類群,同時對於維持生態系統的完整、穩定與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據介紹,我市兩棲爬行動物資源情況最近的一次調查數據,來源於天津市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根據2014年《天津市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報告》,天津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分別為8種和18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1種,即團花錦蛇,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這次調查工作距今已十餘年,我市兩棲爬行動物資源情況很可能已經發生新變化,目前相關最新情況尚屬空白。
“近年來,我們與保護區合作應用紅外相機技術建立了八仙山野生動物紅外監測網路,重點開展鳥類和哺乳類動物資源保護研究工作。冷血相機監測應用將先在保護區小範圍布設開展,逐漸與紅外相機形成互補。”趙大鵬說,“後續,我們與保護區將根據初步監測結果,逐步擴大監測區域範圍。同時,計劃將冷血相機監測技術與紅外相機監測技術相結合,嘗試建立‘紅外+冷血’野生動物監測網路,涵蓋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多類群野生動物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