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湖南長沙寧鄉炭河古城景區發佈的招聘啟事,引發網友熱議。圖/炭河古城微信公眾號
“可以睡覺、可以打盹、可以發呆、可以閒聊,主打睡覺也能賺錢! ”
據瀟湘晨報報導,3月21日,湖南長沙寧鄉炭河古城景區發佈招聘啟事,急招100名“姜太公”,要求應聘者是農民、60歲以上,只要身體健康、會釣魚就行。據景區反饋,目前已有超400人報名。
釣魚休閒,越鬆垮越好,還能發工資,不說後無此崗,但說前無此聘,並不為過。這一“帶薪釣魚”職位如此受歡迎,被稱為“神仙崗位”可謂恰如其分,在大力建設人文社會、著力促就業增收等背景下,其背後的內在邏輯著實值得深入思考。
從就業機會的角度來看,這一招聘舉措具有獨特的價值。在當前的就業市場中,年齡較大的群體,尤其是老年農民,就業選擇極為有限。此次景區專門為 60歲以上的農民提供“帶薪釣魚”的工作機會,無異於一片溫暖的就業綠洲。
這些老年農民在農閒之時,往往無事可做,收入來源也相對匱乏。這份工作不僅為他們提供了一份額外收入,更給予了他們一種社會參與感和價值感,實現了自身價值與社會需求的對接。這是對傳統就業觀念和模式的一種創新突破。
從景區運營層面分析,這一招聘決策也展現出了智慧。景區的核心目標是吸引遊客,營造獨特且吸引人的景區氛圍。“姜太公釣魚”的形象深入人心,白髮蒼蒼的老者悠然垂釣,能瞬間勾起遊客對傳統意象的聯想,為景區平添幾多文化底蘊和生活氣息。
相較於其他複雜且成本高昂的景區氛圍營造方式,這種利用老年農民釣魚的方式,既經濟實惠又真實自然。而且,超400人報名的熱烈反響,本身就為景區做了一次免費且極具影響力的宣傳,提升了景區的知名度和關注度,可謂一舉多得。
從社會意義的維度考量,“帶薪釣魚”崗位的出現蘊含著深刻的人文關懷。這不僅打破了社會對老年群體尤其是老年農民的刻板認知,不再將他們視為社會的負擔,更是看到了他們身上的獨特價值和特殊潛力。
無疑,這一做法有助於重塑社會對老年群體的尊重,傳遞出一種積極的信號:無論年齡大小,每個人都能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發揮自己的作用。
此外,“帶薪釣魚”崗位也給其他景區和企業帶來了啟示。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各地景區要善於挖掘自身的文化內涵和特色,尋找與社會需求相結合的創新點。不能一味地跟風模仿,而是要因地制宜,創造出獨特且有吸引力的專案。
“帶薪釣魚”神仙崗受歡迎,並非偶然,這其實是就業創新、景區運營智慧以及社會人文關懷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一現象為有關方面在就業、旅遊以及社會發展等多個領域提供了借鑒,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廣。
撰稿 / 余明輝(價格鑒證師)
編輯 / 徐秋穎
校對 /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