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中國民族音樂周在廈門啟幕 以民樂之韻奏響時代華章
更新于:2025-03-26 04:15:41

3月21日,2025·廈門第二屆中國民族音樂周啟幕,當晚的開幕式音樂會在閩南大戲院舉行。在著名指揮家葉聰執棒下,中央音樂學院民族管弦樂團攜手青年竹笛演奏家範臨風、馮天石,青年二胡演奏家閆國威,琵琶演奏家張強教授,青年琵琶演奏家於源春、劉小菁等民樂演奏家,以六部跨越古今的精品力作,為鷺島觀眾呈現了一場展現中國民樂文化底蘊與時代氣象的藝術盛宴。

本屆音樂周以"新時代中國民樂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由中央音樂學院與廈門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開幕式音樂會緊扣廈門"面朝大海、四季花開"的城市意象,首演了中央音樂學院委約作曲家羅麥朔創作的全新民族管弦樂作品《四季花開》。該作品通過鑼鼓、琵琶、竹笛與嗩吶的交織碰撞,類比潮汐漲落的律動,以澎湃音浪展現鷺島春意。作曲家張朝的《七彩之和——綠·風之歌》則以草原綠意為靈感,巧妙開發民族樂器的音色層次,構建出遼闊的音響畫卷。

音樂會既呈現當代創作活力,也致敬民族音樂經典。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歷經五十余載歲月,在葉聰指揮與張強、於源春、劉小菁三位琵琶名家的連袂演繹下,煥發出新時代的感染力。民族管弦樂《國風》以《詩經》為源,融入《梅花三弄》主題動機,管鐘的悠遠迴響與樂隊交相輝映,傳遞中華雅樂的精神內核。李博禪的雙竹笛協奏曲《熱情與冷漠的邂逅》更以曲笛與梆笛的戲劇對話,展現傳統樂器的創新表達。

相較於首屆音樂周對傳統性的深耕,本屆開幕式更突出"新秀薈萃"的代際傳承。青年演奏家群體表現亮眼:二胡協奏曲《墨梅》由本屆民族音樂周出品人、著名二胡演奏家於紅梅教授創作,青年演奏家閆國威以琴弓作筆,將王冕詩中"清氣滿乾坤"的風骨化作剛柔並濟的旋律;此外,范臨風、馮天石等青年演奏家則以精湛技藝,展現民樂傳承的蓬勃生機。

本屆音樂周將持續至3月26日,彙聚全國11所音樂學院、5所綜合性大學及300余位民樂領域專家,通過16場音樂會、講座、座談會及惠民演出等活動,探索民樂創造性轉化路徑。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柯揚表示,活動旨在以音樂為橋樑,"共赴跨越千年的對話,共築民樂發展的未來"。

在返場曲《鼓浪嶼之波》的悠揚旋律中,音樂會圓滿落幕。這場兼具專業高度與大眾審美的開幕式,不僅昭示著中國民族音樂周品牌影響力的持續提升,更以守正創新的藝術實踐,為新時代民樂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供圖/中央音樂學院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田婉婷

編輯/劉忠禹

春到長城 山花綻放
春到長城 山花綻放
2025-04-05 23: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