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生二、三胎,光有錢不夠,這3個條件才是關鍵
更新于:2025-03-26 04:11:58

對於二胎媽媽們來說,論這輩子最大的成就,莫過於看到自己養的孩子相親相愛、相互扶持,這也是父母們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前幾天,親戚徐奶奶到家裡做客,看到蘭媽家兩個女兒相親相愛,每次吃飯都給對方夾菜,上學路上手拉手,放學回家又各自主動寫作業的一幕,徐奶奶羨慕地說:“養這樣一對閨女,看著真是讓人眼紅,多生幾個都不嫌多”

於是,徐奶奶又趁機勸我:“趁著年輕趕緊再生一個,等孩子長大了多熱鬧,現在兩個閨女又那麼懂事,還能幫你帶孩子,你看xx家都生了三個孩子,現在又懷了第四胎,再過幾個月就要生了”

一聽到這裡,我連忙嚇得擺擺手,對徐奶奶說:“人家那些生三胎、四胎的,都是有生養的條件,咱沒那個條件,可是想都不敢想啊”

徐奶奶不解,對我說:“你條件那麼好,一大家子都在掙錢,有房有車,關鍵是人年輕、孩子現在又大了,不趁現在趕緊生一個,等老了想生都生不動了”

我向她解釋:“放心吧,我現在不打算生三胎,以後也不會有這樣的想法,因為生養孩子這件事,並不只是有錢就行了”

確實如此,時代不同了,養兒育女需要的條件也不同,以前是有錢就多生多養,而現在光是有錢還不夠

特別是以下3個育兒條件,如果您很幸運具備了,那就可以放心大膽地生養吧:

01

有個負責的好老公

生孩子容易,養孩子必須要同舟共濟

和單親表姐一起吃飯的時候,聊到她那即將高考的女兒

我羨慕地對她說:“真好,再過半年,孩子上了大學,你就輕鬆了”

沒想到,表姐卻輕嘆一聲說:

“哪裡會輕鬆得了呢,自從生了孩子之後,我就徹底不是我自己了,剛開始的時候就覺得孩子帶大上幼稚園就好了,可上了幼稚園,天天按時按刻要接送,稍微有點時間不是陪孩子做手工,就是參加親子活動,那時候也想著讀小學就好了,可真正上小學,孩子的學習輔導又是一大難題,到了初中、高中更是難上加難,不僅要精力財力去培養孩子,還要時不時被孩子的叛逆氣得半夜睡不著覺”

“這往後上了大學更不會輕鬆,除了要當牛馬,不停地掙錢供她讀書,當好她的提款機之外,還要時刻擔心她在外面過得好不好,關鍵已經做到這樣了,我還不敢多說一句話,孩子還會嫌你囉嗦、煩你,到了外面更是除了伸手問你要錢,平時都不會主動聯繫你的”

聽完這些,我心疼地拍拍表姐的肩膀安慰她

與此同時,借著這件事我也開始反思“為什麼孩子越養越冷漠、越養和父母關係不親呢”

針對單親表姐的情況,我發現表姐之所以和她閨女不親,主要原因是在於“一人生、一人養”的情緒內耗

特別是學習方面,她希望女兒多學點知識能出人頭地,可看到女兒整天沒日沒夜地學習會心疼,她希望女兒健康快樂成長,可看到孩子安逸時又對未來擔憂不已

於是,她一邊內耗,一邊自愈,一邊想開了,一邊又想不開,整個人都是矛盾的

然而,相比於單親媽媽的“一人生、一人養”,還有一種媽媽最可憐,她們不僅要照顧孩子,家裡還有一個“大孩子”-丈夫,需要伺候

這是蘭媽經見的真實例子:

49歲嬌嬌,是一個二婚媽媽,嫁給現在的丈夫後只生了一個女兒

大概在女兒讀幼兒園的時候,她就被很多親戚朋友勸說再生一個

每次一聽到這裡, 她都會格外煩躁,甚至還說:“好不容易把孩子苦大了,我現在看到孩子都沒有抱一下的興趣,更何況,家裡已經有一大一小兩個孩子需要我整天伺候,哪裡還有精力再生一個呢”

原來,嬌嬌口中的“一大一小”指的就是她女兒、和她丈夫

女兒從小到大事事親為,都是她一個人的事,特別是孩子小的時候,做飯需要一手抱娃一手炒菜,生病也是一個人帶著去醫院滿樓層跑,整個過程都是娃不離手,等到好不容易長大又迎來了輔導作業的苦,孩子學習稍有退步都是“找媽媽”

丈夫呢,自始至終就像是一個隱形人一樣,孩子帶得好時是份內職責,孩子帶得不好時就是鋪天蓋地的問責聲:“連個孩子都帶不好,還能幹什麼”

很顯然,這種在期盼中絕望、在絕望中又崩潰的痛苦,怎麼會有好的情緒呢

嬌嬌也告訴我:

“明明有丈夫,孩子也有爸爸,可我們過得就像是單親家庭一樣,孩子感受不到父愛,我也感受不到婚姻的意義,我內耗嚴重,脾氣暴躁,經常無緣無故對孩子發脾氣,冷靜后又自責地恨不得扇自己巴掌,我也不知道自己怎麼了,大概就是自己太壓抑了,沒辦法調整好自己的負面情緒,就是突然很難過...”

是呀,每個人的心中都藏著一份疲憊和委屈,情緒也就是一瞬間突然就很難過,頭一低,眼淚也會不知覺地奪眶而出了

養孩子,也從來都不是一條簡單的路,需要媽媽的愛,更需要爸爸的參與和陪伴

如果養娃這件事都壓在媽媽一人的身上,那媽媽的身體就會住進烏雲,深呼吸是壓抑,不呼吸會喘不過氣,而一個整天疲憊又委屈的媽媽,又怎會給孩子、給家裡面帶來快樂和溫馨呢

所以,寵妻者風生水起、虧妻者百財不入,爸爸的脾氣決定著媽媽的脾氣,媽媽的脾氣又決定著整個家庭的氣運

不想家裡面整日爭爭吵吵、孩子哭鬧叛逆,那爸爸就必須要做到和媽媽同舟共濟

爸爸理解媽媽在家裡帶娃的辛苦,回家後主動帶娃、並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媽媽也理解爸爸在外工作的不易,主動放好洗澡水、倒一杯熱牛奶...

如此,夫隨婦從的恩愛和諧情況下,媽媽對爸爸多愛一分,就會對愛情結晶的孩子多一份期待

家裡有一個會疼人、又有責任擔當的丈夫,也是決定妻子會不會多生,願不願意多生小孩的根本條件

02

有個幫扶的好公婆

誰都愛孩子,但最好的愛是愛屋及烏

有句話說得好:“不一定婆家有錢,才叫嫁得好,一個明事理、懂得愛屋及烏的公婆,在很大程度上就降低了家庭矛盾,提高了和諧的家庭氣氛,這也是很多錢都買不到的幸運”

外婆娘家的一個侄兒媳婦,都已經生了三個孩子,沒想到近期聊天時居然又懷孕了

掰著手指數了數,4個孩子

當時心情就是:“我的天呀,那麼能生?生那麼多養得過來嗎?”

然而,外婆卻告訴我說:

“人家有個好婆婆,前面三個娃生出來就是孩子奶奶一手帶到大的,就連身上一年四季穿的衣服,都是兩個老人一手全包了,他們也就是生一下,其它什麼的,都不管用”

“侄兒媳婦還說了,要是依她個人想法,生完肚子里這個,她還能再接著生...”

聽完這些,我突然明白了“多生”、和“不願意再生”之間的懸殊

是呀,孩子生下來就有公婆幫扶,解決了後顧之憂,孩子帶給媽媽的,也自然就是無盡的可愛與美好了

之前刷到一段監控視頻:

有個爺爺,給孫女買了心心念念的芭比娃娃新玩具,女孩看到玩具后激动得连声哇哇直叫

而爺爺見狀還不忘叮囑孩子:“這是媽媽給你買的禮物,記得要對媽媽說謝謝”

隨後,女孩對著牆角監控說了一聲:“謝謝媽媽,我真的好愛你、好愛你哦”

事後,媽媽打開監控看到這一幕,直接感動得淚流滿臉

看吧,這就是所謂的愛屋及烏

一個智慧又會來事的老人,從來都不只是愛兒子愛孫子,他們愛兒子的同時,會關心兒媳吃什麼、什麼時候能回家看看,他們愛孫子的同時,還會教孩子如何愛自己的爸爸媽媽

反之,如果我們遇上沒時間幫扶、還總喜歡指手畫腳的公婆,那日子過得是一團糟不說,整個人也被蹉跎得沒有一絲溫情

認識一個朋友,生了2個女兒

懷第一胎時肚子大得都快要生了,家裡面寶寶的日常用品還一樣沒準備,她一個人忙前忙後地準備,還忍著肚子劇痛在洗衣房洗了一天寶寶的衣物

直到女兒呱呱落地,她疼得死去活來,沒有感受過一天溫暖,也沒有感受到為人母的喜悅

特別是在病床上還難受得徹夜未眠時,聽到婆婆跟七大姑八大姨打電話報喜,並表示:“過幾年,孩子大了再生一個”時

她就在心中暗暗下定決心:絕對不要再生了

後來,二胎意外到來,望著大女兒經常鬧著要出去找小朋友玩,她才決定再生一個

可生二胎之路,比生頭一胎要堅辛得多了

每天一如既往地像個保姆一樣腳跟腳地伺候著大女兒,直到快要生的後半個月,丈夫給婆婆打電話才不慌不忙地回家

那段時間,朋友聽到最多的話就是婆婆嘮叨:“怎麼還不生,那我回來這麼早幹什麼?你應該每天出去多活動,看看醫院那些要生的孕婦,她們就是來來回回走樓梯,就是為了好生一些”

於是,心裡面憋屈難受,剛好又趕上那幾天連雨綿綿,朋友就一個人撐著雨傘在偌大的廣場上繞圈走,不知道走了多少圈,只知道肚子很疼,堅持不住後才回家

直到後半夜,突然的不適,讓她猛然驚醒,趕到醫院就開始了疼痛不止的折磨

特別是醫生叮囑她不能下床,只能在床上靜靜躺著的備產階段,每一秒都是蝕骨噬心般,有好幾次差點因為忍受不了,打算從窗戶跳下去一了百了...

再後來,有了一胎的痛苦生養經歷后,二胎又豈會比之前好多少呢?只不過是多了一份責任牽掛,還多了一份精神消耗而已

所以,朋友私底下偷偷告訴我:“今生今世,再也不會生孩子了”

這就是所謂的“生娃恐懼症”,如果當一個母親是迷茫,是無助,也是痛苦的,試問有多少人還會飛蛾撲火呢

愛孩子誰都會,但公婆能做到愛屋及烏,真心接納、並把兒媳婦當一家人疼愛的,往往比嫁一個好老公要更幸運得多

就像外婆口中的侄兒媳婦,公婆疼孩子、也愛她,在視如己出的情況下,自己生的孩子又輕輕鬆鬆長大了,那種只有溫馨美好、與充滿愛的氛圍下,可不就是“多生幾個,都不嫌多”嗎

03

老大、老二能接受

孩子多熱鬧,可凡事也講究先來後到

在催生二胎、三胎的良言鑒語里,蘭媽聽到最多的話就是:一個孩子孤單,再生一個有個伴,兩個孩子都不會孤獨,等以後你們老了,兩個孩子照顧你們也不會覺得負擔重”

話雖如此,可養孩子這件事也是講究個先來後到的

特別是成長階段的孩子,在家裡唯我獨尊習慣了,如果突然帶一個弟弟妹妹回家,然後整天霸佔著媽媽,分走了她的獨寵和愛,這讓孩子如何能心平氣和地接受呢

認識一個媽媽,大女兒3歲的時候拼二胎

那時候大家都勸她:“二胎和老大生得近好些,兩個孩子都小,一起養著養著就長大了,如果兩個孩子年齡間隔比較久,老大爭寵,老二也和老大玩不到一起,以後長大後關係也不會太親密”

聽信了這一點,意外懷孕後,她就順其自然地迎接二胎的到臨

本以為小寶出生後,大女兒正處於懵懵懂懂的狀態,反應也不會太強烈

可結果呢,小女兒出生的第二天,奶奶帶著大女兒到醫院探望,媽媽躺在病床上抱著小女兒的一幕,被走進房間的大女兒看到後有那麼一瞬間不可思議,然後就是坐在一邊不理人,也不喊媽媽了

直到,媽媽拿出給姐妹倆買的一模一樣奶瓶,大姑娘才激動地跑到媽媽身邊,把奶瓶奪走,然後說了一聲“這是我的奶瓶”,並緊緊地護在懷裡

儘管媽媽奮力解釋“只是奶瓶長得一樣,這是妹妹的奶瓶,你的奶瓶在家裡”,奈何人家根本不相信,還是一臉敵意地看向妹妹

察覺到大姑娘情緒不對勁,媽媽放下小女兒,打算去抱抱大女兒以示安慰,也被倔強的小脾氣扭頭堵住不讓碰

再後來,從醫院回家之後,大女兒也時常進媽媽的房間,但對妹妹還是歡喜不起來,甚至還經常趁著沒人注意的時候對妹妹捏一下、拽一下

有一次被發現批評一頓後,還憤怒不止地連著媽媽一起拳打腳踢,還委屈巴巴地說:“媽媽不愛我了,只要妹妹一個人”

那一刻,媽媽才知道:這是吃醋了

為了讓大女兒不會心理委屈,覺得爸爸媽媽不愛她了,一家人也會格外注重大寶的情緒,本以為在充滿理解包容的環境下成長,大女兒就能漸漸消除對妹妹的敵意,姐妹倆也可以相親相愛地攜手成長

可接下來的成長現狀,就是兩個人一起玩得開心時,那就是誰也離不開誰的好姐妹,一旦發生不愉快的事情便成了:媽媽,你為什麼要生妹妹,她真的很討厭

事實上,從孩子的成長心理來看,每個孩子都希望被自己的爸爸媽媽獨寵,這是正常的情緒需求,就像我們穿了好看的衣服還想得到更多漂亮的衣服,喜歡永無止境,對爸爸媽媽獨愛的佔有欲也是永不息止

當然了,這裡並不是說有了大寶之後就不能生小寶,只要我們滿足前面兩個最關鍵的生娃條件,後續只需要讓大寶對未來的弟弟妹妹期待、感興趣就夠了

比如:

•徵求大寶要不要生弟弟妹妹,讓孩子感受到被重視的感覺

•帶大寶去有二胎的家庭轉轉,讓他羨慕那些有弟弟妹妹的家庭,然後從心底期待,並希望爸爸媽媽也給他生一個弟弟妹

•讓大寶當二寶的小老師,小朋友都喜歡有身份的稱號,越是與眾不同的成長讓孩子越有成就感,對弟弟妹妹也會打心眼裡喜歡

那麼,關於90後要不要生二、三胎這件事,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