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刊發《好心人您在哪裡?!南京全城尋找18日在中山東路成功救人的兩位男士》一文引發多方關注。當晚記者瞭解到,好心人已經找到。
參與救人的南京大學醫學院2021級臨床醫學本科生魯芋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直言,自己的所學能實際運用到患者身上並將他從死亡線上拉回來,非常幸運!
事件回顧:行人突發疾病倒地,大四醫學生果斷施救!
時鐘撥轉,3月18日中午12時04分,南京中山東路一名行人在停放電動車時突然倒地,情況十分危急。
魯芋甫回憶,當時自己在和高中同學李懋前往總統府參觀,因為聽見附近有電動車不斷地鳴笛聲便上前查看,發現了昏倒在地的中年大叔。
事件發生后僅兩分鐘,魯芋甫和李懋立即呼喊當時正在路口執勤的交警。“當時我仔細地檢查了患者的生命體征,沒有頸動脈的搏動,沒有胸口起伏,更重要的就是他面色蒼白、口唇青紫,是缺氧的典型癥狀。再結合他的年齡以及體型判斷,我當時推測患者可能是心梗發作。”彼時交警也迅速回應,於12時07分30秒趕到現場,並立即幫助他們開始進行心肺復甦。
12時08分02秒,其他路人幫忙撥打了120急救電話。正在進行急救的李懋向旁邊的南京銀行大行宮支行尋求説明,銀行員工立即拿取了AED交給他。“當時我做完了一組胸外按壓,給患者開放呼吸道,此時AED也準備差不多了,第一次電擊之後患者有了呼吸但比較窘迫。”談及救人經歷,魯芋甫仍歷歷在目。
第一次AED施救後,大叔的情況並沒有明顯好轉,甚至出現了尿失禁。魯芋甫當機立斷,進行了第二次體外除顫!“第二次之後比第一次情況好多了,有了接近於正常的自主呼吸。繼續觀察之後大叔又出現了瀕死樣呼吸,喘不上氣,李懋就做了第三組按壓以及再一次除顫。” 據急救後台放心電圖數據,第三次電擊實施后經過短暫間隔,心跳恢復!整個急救過程緊緊抓住了黃金4分鐘,為後續的搶救充分爭取了時間。
12時14分56秒,120急救人員到達現場,將倒地患者抬上救護車送往醫院。而救人的魯芋甫和李懋則是把現場清理之後,還細心地把患者遺漏的物品交給交警,這才離開了現場。
“准醫生”的第一次出手:選擇了這一行,希望能救到更多人
回憶起幾天前的這次果斷出手施救,魯芋甫坦言一開始還是感到了緊張。“但我是醫學院的,李懋也接受過這方面的培訓,我們其實都對流程很熟悉,做起來沒有太多障礙,分工也很默契。”在施救時,魯芋甫負責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李懋負責操作AED,同時二人輪換進行胸外按壓。“第一次在真人身上實踐就能把患者從死亡線上拉回來,非常幸運!”
他們告訴記者,這次的成功施救對自己而言是莫大的鼓勵,以後遇到類似情況也會更加從容。尤其是對於“准醫生”魯芋甫而言,更是感觸頗深,“選擇了這一行以後,肯定也會救到更多的人。”
魯芋甫和李懋呼籲,有專業醫學知識或是接受過專業應急救護培訓的人若發現緊急事件,該出手時就出手!“最重要的還是邁過心裡的那道坎,不要擔心自己擔責任或是因為沒試過不敢去救助,只要克服了這兩點,基本上是不會出錯的。”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呂彥霖
剪輯 張笑疾
校對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