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門店沒銷售,26萬8的“房車”是怎麼在小紅書賣出去的?
更新于:2025-03-26 02:28:46

在小紅書上,一款售價 26 萬 8 的“房車”火了!它沒有門店,也沒有傳統銷售,卻吸引了無數寶媽和戶外愛好者下單。這背後到底藏著什麼行銷魔法?難道是“房車界的特斯拉”真的來了?這篇文章將帶你一探究竟,解鎖這個小眾市場的爆款密碼!

最知名的電動汽車品牌是誰?很多人第一反應可能是「特斯拉」。

最知名的房車品牌是誰?大部分人的回答一定是「不知道」。

原因無他,這個市場實在太過小眾。去年自行式旅居車(房車)銷量僅 11415 輛,同比下滑 17.5%,其中,上汽大通以全年 933 台的銷量,蟬聯房車圈銷冠。

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微博裡的一句話最能概括這個市場:“不如我們 2023 年最好的一天的銷量。”

但就是這樣絕對小眾的“蚊子腿”市場,卻被一家中國上市公司盯上了,它的創始人宣稱要做“房車界的特斯拉”。

這個品牌叫「Vala」,創始人孫海濤是港股上市公司 51 信用卡的創始人。這家公司曾是互聯網金融的明星企業,是國內最早從事信用卡帳單管理業務的平臺之一,巔峰期市值超過百億。

現在,孫海濤想要顛覆房車市場的商業模式:Vala 一沒有門店,二沒有銷售,而且品牌成立之初,消費者想要買車光有錢還不行,得有一技之長,得能幫品牌在小紅書吆喝兩聲,通過審核,才有資格購買。買豪車要驗資,買 Vala 得看簡歷。

但就是這麼個買車買出面試體驗的品牌,卻在小紅書成了房車內容頂流。這個品牌到底有什麼魔力?

01 26萬8 ,“房車”開回家,誰在買?

過去,房車的主要消費群體主要是中產以上有娃家庭,以及銀髮族。

但 Vala 的人群切口更細,購買群體更年輕。孫海濤曾在採訪中透露,寶媽是 Vala 最明顯的購買主力。露營、擺攤等也是高頻場景。

Vala 為什麼能吸引寶媽下單?原因就是:好看、方便、便宜。

普通人印象中的房車,大概長這樣:

但 Vala 長這樣(見下圖),外觀設計復古明亮,很容易“出片”。

它是品牌與北汽合作,用一台 MPV 設計改裝而來,也就是說 Vala 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房車,更像是“床車”。

床車並不是某個汽車品類,只要個頭夠大,能放下床墊,旅行車、SUV 都能變成床車。

相比車,床車更多代表一種生活方式,是旅居者“移動的家”。孫海濤自己也說,“Vala 是一個新場景和市場增量,它不是普通私家車,甚至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房車和露營車。”

移動的家這個概念並不新鮮,比如理想汽車直接把“移動的家”寫進了品牌 slogan 裡。

但不同的地方在於:很多家用車是把家的一些功能搬到車上,讓乘客在路上坐得舒服,而 Vala 把更多生活場景搬到車上,車停下來的時候,人住得更舒服,同時滿足工作、娛樂、會客、遛娃、過夜等等場景。

這麼說有點抽象,好像沒什麼大區別,舉個例子。

Vala 這台車為了睡覺這個場景,原廠配備了地暖,空間利用率也更高。拉起升頂,放倒座椅,Vala 能睡下 4 個人,而普通家用車作為床車通常只能睡兩個人。

有一位 Vala 車主同時也是理想車主,他曾經把理想當床車住了 100 多天,但東西經常要搬上搬下,而且車內空間放不下三台自行車,不滿足一家三口戶外騎行的場景,因此增購了 Vala。

這就涉及到 Vala 另外兩個賣點:方便、便宜。

過去阻礙房車普及的兩大因素,一是不便,二是貴。

房車的體量決定了它不適合在城市道路通行,也進不了地庫。同時,國內房車營地資源少,設施不完善,房車體驗並不如其他成熟市場。

貴,不只是車本身價格貴,持有成本也很高。拋開維護保養成本,在很多城市,光是能夠停房車的私人露天停車位,就價格不菲。很多有上面種種場景需求的使用者因此被勸退。

而 Vala 是由 MPV 改裝,功能上介於家用車和房車之間,同時 26.8 萬的定價比大多數房車更親民,因此能撬動傳統房車難以觸達的人群。

02 0門店0銷售,只靠短視頻賣車?

MPV 改裝多動能車,類似產品市面上也有很多,為什麼出圈的是 Vala?

關鍵就在於 Vala 的設計、氛圍感更出片。當其他競爭對手視頻里強調自己通過性多好、性能有多強、空間有多大的時候,Vala 的使用者在對著鏡頭展示車裡裝修得有多溫暖,車的外形復古多適合出片。

Vala 相當於一個攝影棚,而使用者就像博主一樣,在這個攝影棚里拍不同生活場景的短片。

從 Vala 熱門筆記里不難看出,筆記封面雷同,車內的裝修風格大同小異,同一套運鏡+不同的生活方式關鍵詞,對應不同博主的人設。

比如寶媽會拍自己是如何用這個車遛娃、見閨蜜的,等孩子下課期間怎麼在車裡躺平的;戶外愛好者會拍怎麼用這台車“4+2”出行( 4 輪帶兩輪),拍夜宿西湖畔;中年人會說這是自己的“秘密基地”等等。

好看、方便、不貴,這台車的大部分賣點都直觀展現在了爆款內容里,迴避了車子性能和功能的局限性與短板。

和其他車企不同,在這個小眾賽道,內容是 Vala 整個商業模式的驅動器。

創始人孫海濤說,Vala 本質上是一個內容組織,他認為品牌售賣的不只是車,而是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天然是內容,而傳統汽車門店是不支援賣生活方式的。

因此,圍繞內容,Vala 構建了一個車圈非常有辨識度的商業模式。

通常情況下,汽車有線下門店和銷售,在小紅書上,車企常規動作是 IP 合作等形式曝光,配合 KOL、KOC、KOS 體系種草、獲客,但 Vala 直接砍掉了線下門店和銷售,用“共創人”代替銷售的職能,從線上獲客。

現在點開 Vala 的微信小程式,可以直接下單預定,但品牌成立之初,Vala 並不是有錢就能購買,只有通過報名成為共創人這一個管道。

想要成為共創人並不容易,要經過一輪“線上面試”,證明自己有內容創作、用戶運營的能力,能幫 Vala 賣車。當用戶通過共創人推薦下單,Vala 會給共創人提供傭金獎勵。

共創人既是 KOL、KOC,也是 KOS,這種模式類似於家電行業的地區代理,只不過共創人是由內容驅動。

由此,Vala 實際上把重資產高風險的造車生意,變成了輕資產低風險的內容生意。

產品環節,目前 Vala 負責提供設計,車輛由北汽生產,造車門檻大大降低,據孫海濤透露,Vala 的前期投入只有大幾千萬。

而在銷售環節,傳統汽車行業,不論淡季旺季,門店租金、銷售人員工資,甚至線上內容投流費用等等都是剛性開支。Vala 不僅省下了這些費用,而且對共創人的篩選是以內容為基礎,激勵則是以成交為導向,每一分營銷費用都花在了刀刃上。

03 分析師點評

雖然 Vala 在這個小眾圈子裡已經有了一定知名度,且通過內容把重資產生意輕資產化的思路也非常新,但不能忽視的是,車依舊是一門非常複雜的生意,面臨很多問題。

比如有博主提到 Vala 的售前服務體系有待完善,售後權責問題也值得討論。此外,Vala 的很多打法,是建立在賽道窄、規模小的基礎上,放到其他品牌上可能並不適用。

但它身上仍有很多其他品牌可以借鑒的優點:

比如它的把車變成攝影棚,同一套內容語言匹配不同生活方式的爆款策略。

再比如它的分散式銷售網路,用人傳人的模式在市場冷啟動的思維。

當下很多汽車企業開始關注人群,關注種草,到底什麼是有效的人群戰略?人群切口能否更精更細?產品買點與人群生活方式如何連結?經營單元能否做得更小?Vala 提供了一條新路徑。

本文由運營派作者【刀法研究所】,微信公眾號:【刀法研究所】,原創/授權 發佈於運營派,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定。

2025 AI智慧體平臺TOP30
2025 AI智慧體平臺TOP30
2025-03-26 01:01:39
胖東來亮“底牌”了
胖東來亮“底牌”了
2025-03-26 01: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