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張汀雯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近日,有色“雙雄”紫金礦業(601899.SH/2899.HK)、洛陽鉬業(603993.SH/3993.HK)先後披露年報。
2024年,疊加美聯儲降息週期、地緣衝突延宕升級及全球央行增持黃金等多重提振下,黃金價格創下40次新高;銅價亦在高位波動,新興需求的支撐與礦端供應的擾動加劇相互交織。
受益於上游產品價格上漲,2024年,紫金礦業、洛陽鉬業均實現營利雙增,洛陽鉬業歸母凈利潤也首破百億元。
與此同時,時代週報注意到,自2021年以來,紫金礦業在鋰板塊投入已超兩百億。若加上前次收購鹽湖企業藏格礦業(000408.SZ)控制權事宜,則其投入累計已超三百億。
但直到2023年,紫金礦業鋰板塊僅有0.29萬噸產出,2024年並無產出。若按3月25日電池級碳酸鋰(華東市場)報價計算,其碳酸鋰產出累計價值約為2.16億元。
2025年,紫金礦業計劃形成4萬噸當量的碳酸鋰產能。然而,當前鋰價持續低迷,尚未出現明顯回升跡象。針對公司在鋰價低迷背景下仍計劃大規模投產碳酸鋰產能的原因,時代週報多次致電紫金礦業,截至發稿未有回復。
有色“雙雄”業績再創新高,擴張不停歇
截至2024年年底,黃金方面,倫敦金現貨報2611美元/盎司,較年初增長26.3%,國內現貨報616元/克,較年初增長28.0%;白銀方面,倫敦銀現貨較年初增長20.7%,國內現貨較年初增長23.6%。
受益於上游產品價格上漲,2024年,紫金礦業實現營收3036.40億元,同比增長3.49%;實現歸母凈利潤320.51億元,同比增長51.76%。
而洛陽鉬業2024年營收首超兩千億元,為2130.29億元,同比增長14.37%;歸母凈利潤首破百億元,為135.32億元,同比增長64.03%。
2024年,洛陽鉬業TFM混合礦專案如期達產,加上KFM,已在剛果(金)擁有6條生產線、60萬噸以上的年產銅能力。與此同時,洛陽鉬業正籌劃新一輪擴產專案。TFM和KFM深部勘探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擁有200兆瓦發電能力的剛果(金)Heshima水電站項目簽約並實施。
2024年,洛陽鉬業銅、鈷、鈮、磷肥產量創歷史新高。全年產銅65.02萬噸,同比增長55%,首次躋身全球前十大銅生產商;產鈷11.42萬噸;產鈮10,024噸,同比增長5%;磷肥產量118萬噸。
而紫金礦業在2024年亦保持擴張態勢,境外實現對秘魯阿瑞那銅金礦的併購及對萬國黃金的投資,新增權益資源儲量金230噸、銅278萬噸,正推進迦納Akyem金礦專案交割;境內則實現西藏朱諾銅礦5%權益併購。
2024年,紫金礦業2024年權益產銅量為87.56噸、權益產金量為62.21噸、權益產銀量為294.51噸。紫金礦業稱,將適時面向全球資源併購及自主找礦勘查增儲,提升中國境內及陸地接壤區域緊缺礦產供應能力,實現主營礦種資源、產能及效益規模持續擴張
資產結構方面,洛陽鉬業2024年經營性現金流同比增長108.38%,為323.87億元;資產負債率三連降,2024年同比下降8.88個百分點,為49.52%。
對此,洛陽鉬業方面向時代週報表示,提質、降本、增效,是洛陽鉬業2024年發展過程中的關鍵詞。圍繞這個關鍵詞,剛果(金)TFM、KFM通過優化工藝等實現銅、鈷回收率的提高;中國區工藝技術破解瓶頸,三道莊鎢、上房溝鉬、冶煉廠氧化鉬回收率創歷史新高;洛鉬巴西通過光電選礦等新技術,提高回收率、磨礦處理量,實現鈮和磷肥生產成本同比下降。
同時,在對各礦區的考核體系中,洛陽鉬業也加入了“經營性現金流”這項考核指標。在保障投資者權益、回饋投資者的同時,將不斷優化資產負債結構,增厚現金流,促進長期可持續發展。
近期在AI浪潮席捲之下,這兩家龍頭礦企也表現了對AI技術的擁抱。
紫金礦業表示,以DeepSeek為代表的AI人工智慧攪動時代風雲,礦業不能“置身事外”。要加快事關全域的崩落法採礦、高原和深部綠色高效開採、新能源新材料等關鍵技術突破,積極引入AI技術賦能生產運營管理,全面升級數位資訊與智控系統,使之成為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和平臺。
3月25日,洛陽鉬業方面也告訴時代週報,今年,公司將更主動地擁抱AI,通過資訊化、智慧化手段實現降本增效。比如在中國區,公司將利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代資訊技術,持續打造智慧礦山、數字工廠和智慧尾礦庫。截至目前,中國區的三道莊礦山深度融合配礦計劃與生產調度;上房溝礦山智慧調度系統實現分時段精準管控,大生產作業模式初具雛形。
紫金礦業鋰板塊投入已超300億,產出累計僅2億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1年,紫金礦業便已開始在鋰板塊“砸錢”。經時代週報粗略統計,其在鋰板塊的投入累計已超過三百億元。然而,直到2023年,紫金礦業僅產出了0.29萬噸碳酸鋰,2024年並無產出,若按目前碳酸鋰價格計算,產出累計價值約為2.16億元。
2021年10月,紫金礦業以9.6億加元(約合人民幣49.39億元)的價格收購了Neo Lithium Corp,從而將阿根廷3Q鋰鹽湖項目納入麾下。彼時收購公告中披露,3Q項目預計在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並獲得環評許可後開始建設。根據2021年4月預可行性研究報告,規劃每年生產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礦山壽命35年。
3Q項目預計初始投資為3.19億美元,維持性資本開支為2.07億美元;碳酸鋰現金生產成本為2914美元/噸;稅後淨現值(NPV,8%折現率)11.44億美元,內部收益率(IRR)為49.9%,投資回收期為1.7年(不含收購資金和項目建設期)。
據紫金礦業2021年年報,其預計阿根廷3Q鹽湖一期年產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於2023年年底建成投產。至2025年,可望形成5萬噸碳酸鋰當量產能。
不過,直至2024年底,3Q專案仍未正式投產。而自收購3Q鋰鹽湖專案后,紫金礦業亦不斷在鋰板塊加碼投資。
2022年,紫金礦業以76.82億元的價格收購盾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盾安集團”)盾安集團旗下四項資產包(包括西藏阿里拉果错盐湖锂矿70%權益等);同年,再次以18.00億元價格收購湖南厚道礦業有限公司71.1391%股權,獲得湘源鋰多金屬礦採礦權。
綜上,紫金礦業僅在鋰板塊的收購投入就已超過百億。另據其2024年年報,3Q鋰鹽湖專案一期工程及二期工程累計已投入51.14億元,湘源鋰礦採選工程累計已投入12.31億元。
在2021年紫金礦業初入局碳酸鋰業務之際,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在18.00萬元/噸左右震蕩並不斷攀升,直至2022年一度50.00萬~60.00萬元/噸的“瘋狂”。而2023年之後,鋰價一蹶不振,雖有小幅反彈但仍呈現持續走低的態勢。
2025年以來,鋰價在7.50萬元/噸左右企穩。3月25日,Choice數據顯示,電池級碳酸鋰(華東市場)報7.46萬元/噸,工業級碳酸鋰(華東市場)報7.28萬元/噸。
按目前紫金礦業的規劃來看,2025年將是其碳酸鋰板塊的“豐收季”。其預計西藏拉果錯鹽湖鋰礦一期2萬噸/年電池級碳酸鋰專案於一季度末投產,而阿根廷3Q鹽湖鋰礦一期2萬噸/年碳酸鋰專案、湖南湘源硬岩鋰礦500萬噸/年採選專案及配套電池級碳酸鋰冶煉廠則規劃於三季度投產。
2022年年報中,紫金礦業曾規劃到2025年產出12萬噸當量碳酸鋰,目前該規劃已下調至4萬噸。除項目建設外,2025年初,紫金礦業還大手筆收購了另一鋰鹽湖企業藏格礦業控制權,擬以137.29億元的價格收購藏格礦業24.82%的股份。
目前,藏格礦業核心資產包括青海察爾汗鹽湖專案100%權益,老撾萬象巴俄礦區鉀鹽專案、塞塔尼縣鉀鹽專案70%權益,西藏麻米錯鹽湖24.01%權益,西藏龍木錯鹽湖、結則茶卡鹽湖21.09%權益,西藏巨龍銅礦30.78%權益。
與此同時,紫金礦業也認為,2025年鋰價可能維持低位震蕩格局,需高度關注供應出清進程。不過其對長期需求仍持樂觀態度,其表示,長期來看,電動汽車智慧化大勢所趨,儲能市場方興未艾,固態電池、AI、具身智慧等技術革新有望提供新增長極,預計2030年需求超過300萬噸(對應CAGR約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