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崽最近發現狗哥收藏了一台發佈自 2003 年的索尼 Cybershot DSC-F828,正愁沒有新推文的題材,剛好狗哥出差去了,去他的倉庫里薅出來把玩一番!
“賽博”設計?
它的外觀設計是真的很獨特,用它的名字來形容它真的不為過—— Cyber。
這台相機的鏡頭可以向下旋轉 30 度、向上旋轉 70 度,這也是它最大的特點,它可以用不同的角度來取景,比如腰平視角、微距視角、正常視角等等。
當時索尼還未收購柯尼卡 · 美能達的相機業務,這台相機在當年在索尼的產品中的定位為高端旗艦產品。或許也正是因為索尼當時還沒有製造單反相機的經驗,索尼才能脫離“桎梏”,設計出這樣獨特的外觀吧!
機身和鏡頭上的按鈕和撥盤數量還是挺多的,還有配備有肩屏,可見它在當年的高端機地位。
位於側邊的功能按鈕也很多,還有一個專門的微距模式按鈕、曝光包圍模式按鈕等等。
螢幕尺寸為 1.8 英寸,解析度為 13 萬點,確實是很有年代感的參數了。不知道是歲月的洗禮讓它老化得比較重了,還是當年的屏幕就這樣,從螢幕上看……還真有點兒“ CCD 味”。
但其實說它是“ CCD 味”是不準確的,因為它本來就是一台貨真價實的 CCD 相機!
它搭載的是一顆 800 萬像素,尺寸為 2/3 型的 CCD 感測器,並且採用了獨特的 RGBE 四色排列。
RGBE 排列在傳統的 R(紅色)G(綠色)B(藍色)濾鏡之上,加入了新的“翡翠綠”色(Emerald)濾鏡,能夠讓感測器捕獲更多藍綠過渡區域的光譜資訊,色域相比傳統 RGB 感測器來說更廣,相機的色彩還原更加準確,還有利於增加畫面細節。
左:主流的拜爾濾鏡;右:索尼 RGBE 濾鏡。
這台相機可以支援索尼記憶棒或者 CF 存儲卡,用過還很熟悉這兩種存儲介質的,孩子應該也能打醬油了吧……
不過受限於當時各方面的技術,寫卡速度著實是有點慢了。它寫入一張 RAW+JPG 格式圖片需要用時超過 10 秒。它還支持拍攝 TIFF 格式圖片,不過寫卡時間仍然是非常漫長。
而如果是只拍攝 JPG 格式圖片,那麼它的速度還是蠻快的,基本上不需要等待寫卡時間,拍完一張後馬上就可以另外拍攝。
這台相機配備的是蔡司的變焦鏡頭,鏡頭可覆蓋等效 28-200mm,光圈為 F2-F2.8,不僅覆蓋了大多數常用的焦段,即便是在 200mm 端也具有 F2.8 的大光圈。
F828 還有“黑科技”,在切換到暗光模式取景時,相機會自動移開紅外截止濾光片,使用肉眼不可見的紅外線來照亮環境,並讓相機化身為“紅外夜視儀”,使得它可以在極暗光的環境下取景。
另外相機也可以根據環境,採用雷射點陣來輔助進行對焦,相當炫酷。
不過這個功能只能用來在極暗環境下進行取景,無法拍攝下真正的紅外圖片。雖然看到網上有一個邪門方法,說是可以利用磁鐵把它“吸住”(讓它不回彈)以強行達成“紅外攝影”,但畢竟這台相機是狗哥的珍藏,狗崽也怕給他整壞了,這種邪門方法還是不演示了吧
紅外攝影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穿透較薄的衣物,這一功能曾在其前代產品上引發爭議,因此索尼限制了其功能,並且因為種種原因,索尼也未在後續系列機型中搭載該類功能。
尚能飯否?
說回到它的畫質表現,雖然這台相機已經是二十多年的“高齡”了,但是這個畫質表現,乍一看還真的挺不錯的!應該是得益於四色濾鏡的 CCD 感測器,其色彩還原是相對準確的。
直出,僅美顏:
我們放大截圖,雖然肯定是沒有現在的相機和鏡頭那般銳利,但這個表現真的已經超出了狗崽的預期!小姐姐的髮絲、眼睫毛都還能看得比較清楚,跟現在被熱炒的那些“低清”的 CCD 卡片機有著明顯的差距。
所以不要一棒子打死所有的 CCD 相機,那也得具體看看是什麼 CCD
別忘了,雖然寫卡很慢,但這台相機確實是支援 RAW 格式拍攝的,目前 Camera RAW 可以直接打開它的 RAW 格式檔,RAW 格式還是可以為照片提供了一些後期空間,想要進行一些調色、美顏處理還是完全可以的。
直出:
調色、美顏后,觀感是不是還挺好的?
這台相機最低 ISO 可以到 64,可能是向下拓展而來。在拍攝這樣的靜物時,其成像表現還是非常出色的。
不過它的高感表現就很一般了,這也是 CCD 感測器共同的缺點,它的最高 ISO 僅有 800,並且在 ISO800 的擋位下,噪點已經非常多了。
ISO800 放大截圖:
這台相機還支援微距模式,廣角端可以幾乎貼著物體來拍,近攝時的畫質折損也不算很多,當年用它來拍拍花花草草應該也是不錯的選擇吧。
它的鏡頭在沖光的環境下,色散也還是比較明顯,尤其是紫邊現象比較嚴重。不過對於二十多年前的這樣一顆大光圈、且具有較大變焦比的鏡頭,肯定是不能用今天的標準去苛求的,想用它來拍攝的話,盡量避免這樣大量衝光的場景就完事了 ~
這台相機還支援最高 640x480 VGA 解析度、最高 30 幀的視頻拍攝。但要注意的是,它在 640x480 解析度下,視頻被分為“ STD ”和“ FINE ”兩檔,必須使用記憶棒才可以錄製 FINE 擋位,而我們手邊沒有記憶棒的讀取方式,只能使用 CF 卡來錄製 STD 擋位。
簡單手持錄製了十幾秒的視頻,嗯……這 4:3 的畫幅、這復古的解析度、這手持的搖晃感……好像讓狗崽回憶起了童年 ...
總結
索尼用四色 CCD、蔡司鏡頭、紅外夜拍等等技術成就了這樣一代設計獨特、搭載眾多新穎技術的經典機型。而今天的索尼,也已經進一步成為了微單領域的巨頭,看來“技術”這一名詞,是早早就植根於索尼的基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