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浙江麗水:建設平臺破解“交易難”
更新于:2025-03-26 00:40:36

  平台運行2年來,累計收儲生態產品3512宗、成交1548宗,成交金額98.46億元,對破解生態產品“交易難”等問題進行有益探索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吳帥帥

  在浙江南部麗水市慶元縣,一批“隱匿”在山林間的古茶園原本無人問津,如今通過收儲流轉最終上線當地開發的生態產品交易平臺,這批自然生長的茶樹有6000余畝可形成連片基地,吸引了一批經營主體參與開發,新上市的“荒野茶”也逐漸打開了市場……

  近年來,浙江省麗水市探索打通“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兩山”轉化通道,將生態價值有效轉化為經濟價值:2019年1月,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發文支援麗水率先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同年,麗水市發佈全國首個生態產品價值(GEP)核算地方標準,並率先開展市縣鄉村四級GEP核算。

  2022年底,浙江省首個區域性生態產品交易中心在麗水上線試運行。按照生態產品收儲、交易、招商、服務“四統一”原則,平臺通過明晰交易規則、優化交易流程並創新特色交易等方式,開展各類生態資源和生態產品交易。數據顯示,平台運行2年多來,累計收儲生態產品3780宗、成交2721宗,成交金額118.58億元,對破解生態產品“交易難”等進行了有益探索。

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縣城,候鳥成群結隊在溪面上飛過(2023年10月攝)     何開健攝

  以平臺為依託

  2022年底,麗水市景寧佘族自治縣澄照鄉農民創業園大赤垟棄渣場砂石料等兩個專案,在麗水生態產品交易中心掛牌,兩個專案分別以95.39萬元與155萬元成交。

  身邊的生態產品不僅有了價值,而且通過交易平台實現了“真金白銀”變現;不僅賣了出去,還讓所有村民知道賣了多少錢,自己如何受益……平臺順利運行得益於明確的規則支撐。麗水市農業投資公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范薇介紹,在傳統模式下,一些水域、林地也能通過經營主體和村集體簽訂合約等方式實現,但權屬是否清晰、價值評估是否合理、交易過程是否透明等都可能有潛在問題。依託交易平臺,很多問題可以迎刃而解。

  記者瞭解到,平臺目前制定的基於GEP核算的生態產品政府採購機制和市場交易管理辦法,以政府帶頭購買生態產品引導經營主體積極跟進開展交易;同時,以規範資源交易“數位化”、資訊披露“線上化”、數據歸集“標準化”三方面交易管理為切入點,提升平臺“政府主導、國企運營、市場化操作”構建模式的科學性。

  雲和縣近期通過土地整合發展特色雪梨種植產業,雲和縣兩山合作社牽頭鏈接鄉鎮強村公司和村集體,通過交易平臺全流程線上競價交易,最終從全縣範圍內流轉1700余畝零散土地,打造高標準示範化的雪梨種植基地。

  雲和縣兩山合作社負責人介紹,傳統模式通過線下流轉效率較低,缺乏透明度。通過交易平臺,出讓標的前期都經過了標準化的數據歸集,村集體提交申請后,專案才能上架出讓,意向方經資格確認並交納全部保證金后獲得參與競價交易資格。平台通過競價確認受讓人併發佈成交公示,交易成交后,標的按實際現狀進行轉讓,並按實際現狀交付使用。“全流程在線進行,保障交易的公正透明。”

  完善生態產品交易機制

  “16.78億元。”2019年,麗水市景寧佘族自治縣大均鄉成為全國首個發佈GEP核算報告的鄉鎮。報告發佈后不久,一條水上項目的產業鏈就通過價值轉化在大均鄉興起。

  大均鄉是傳統山區鄉鎮,甌江支流小溪流域橫貫全境,出境斷面水質達Ⅰ類標準,既有清澈見底的平靜水面,也有湍急的激流。當地承辦了一批水域救援培訓和比賽。2020年,大均鄉成立國際急流水域救援培訓基地。水域救援產業的發展直接帶動周邊群眾共富增收,有效解決大均農家樂民宿旅遊淡季客流少的問題。基地成立至今,累計開展各類救援培訓300余批次,培訓學員超1.6萬人次,帶動周邊群眾增收6000余萬元,鄉域村集體總收入三年達200萬元。

  大均鄉黨委副書記、鄉長詹惠淇介紹,目前基地運營場地在自然河道,2025年大均鄉籌劃通過交易平臺對河道進行確權交易,由國有企業進行運營。“交易后市場化運營會提升企業、村集體收益;科學引入專案,比如有效提升救援基地硬體設施等。”詹惠淇說。

  中國(麗水)兩山學院執行院長劉克勤表示,交易平臺的建立,系統構建和完善了“企業+集體+合作社+村民”的市場化經營開發機制和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平臺交易實際構建投資多元、股權清晰、利益共用、風險共擔的生態產品開發運營模式。

  麗水市發改委生態經濟處處長蔡秦介紹,目前,浙江(麗水)生態產品交易平臺還連結了金融、評估、擔保、仲介、投資、招商、拍賣、供應鏈等第三方主體,深度結合GEP核算、生態資產評估,提升麗水市生態產品定價體系的完整性、廣泛性和權威性。此外,該平臺還可利用抵押融資、產業基金、綠色保險等多種手段,加大對綠色資源項目開發的支援力度,加速“收儲資金怎麼來”“收儲哪些資源”“怎樣經營開發”等問題的解決。

  開展生態產品特色交易

  除了傳統產品交易外,浙江(麗水)生態產品交易平臺還不斷創新探索,開展生態產品特色交易。麗水擁有林地面積207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1.7%,位列浙江省第一。結合這一特點,生態產品交易平臺嵌入“浙林碳匯”專案,實現碳匯在線交易。

  2024年底,上海一家體育賽事運營公司通過浙江(麗水)生態產品交易平台購買“浙林碳匯”專案共187噸,用於抵消越野賽事產生的碳排放,實現大型活動碳中和。這是平臺成立以來首宗跨省碳匯交易。截至目前,平臺已累計完成“浙林碳匯”專案交易78筆,成交金額225.67萬元,核減碳排放量3.25萬噸。范薇說,目前林業碳匯已經是生態產品交易平臺重要的調節服務類產品,除了大型賽會實現碳中和購買碳匯,平臺還與麗水市司法機關共同建立以林業碳匯進行生態修復補償的機制。

  麗水市人民檢察院發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麗水市檢察機關充分發揮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司法保護和公益訴訟檢察職能作用,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激發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的內生動力,目前已辦理8件通過碳匯認購進行生態損害賠償的案件,案件當事人共認購碳匯金額人民幣92600元。

  受訪檢察官表示,過去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中,部分當事人通過補植複綠、增殖放流等方式進行修復補償,這類方式的開展時間和效果會受到自然環境的制約,比如炎熱高溫的夏季就暫時無法開展補植複綠,為通過交易平台購買碳匯提供了一種更具普遍性的解決方案。蔡秦說,通過與市場需求進行良性互動,麗水還將進一步探索組合供應模式,改變單一自然資產很難變現的情況,將林地、水域等打包組合推向市場,在權屬清晰、合理開發的原則下,為經營主體創造效益。

殯葬行業的年輕人
殯葬行業的年輕人
2025-04-05 23:26:17